36氪獲悉,近日思邁特軟件(Smartbi)宣布完成億級B 輪戰略融資,本輪投資方為全球企業級數據分析和組織智能服務平臺提供商–明略科技。此前,思邁特軟件曾先后獲得來自價值資本、方廣資本的數千萬A輪投資,及高成資本、琥珀資本的1.25億B輪投資。
成立于2011年的思邁特軟件是36氪持續關注的一家公司。其脫身于老牌BI公司廣州菲奈特軟件公司,根據介紹,菲奈特主要在金融、財稅領域經營傳統BI業務。此前菲奈特被東南融通收購后于2007年在美上市,又于2011年8月退市。當年在東南融通擔任研發工作的吳華夫,帶領20余人團隊創辦了廣州思邁特軟件有限公司。
如今思邁特軟件定位于商業智能BI和大數據分析產品提供商,希望為企業客戶提供一站式的商業智能解決方案,包括企業報表平臺、自助分析平臺和數據挖掘平臺。公司介紹,企業級BI走過了三個階段,分別是傳統BI-自助BI-智能BI。傳統BI即企業報表階段,主要面向IT人員,滿足定制化的業務需求;自助BI主要針對可視化的數據發現,面向業務用戶解決需求的臨時和多變性;智能BI針對增強分析,面向業務問題,希望達成預測的效果。
BI三階段圖
公司創始人吳華夫表示,BI的意義是從數據獲取價值,具體包括:描述性分析(發生了什么)、診斷性分析(為什么發生)、預測性分析(將來會怎么樣)和指示性分析(應該怎么做)。公司的產品矩陣也比較匹配這一路徑。具體展開,公司現有產品包括企業報表平臺、自助分析平臺、數據挖掘平臺和智分析云平臺,前三者分別對應上文的傳統BI-自助BI-智能BI,智分析云平臺則通過把產品SaaS化的方式,希望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在公司競爭壁壘上,其認為思邁特由于之前長期服務不同客戶的經驗,提升了自身各種產品功能的完整度;另外相比國外友商,公司能夠提供更多本土化的功能,滿足國內客戶的需求;而且在對增強分析的功能上,公司由于規劃較早,在AI能力上也較為突出。
在商業化方面,思邁特軟件主要以產品的license收入為主,對大型客戶的服務中會有一定的服務性質收入。在客戶群體上,當前公司已覆蓋金融、政府、制造、地產、能源、零售、教育等行業,標桿案例包括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深交所、中信證券、國家電網、華為、淘寶、萬達、京東方等,數量在3000余家。
另外公司方面還提及,在國產可信生態體系的建設中,思邁特軟件與華為、阿里云、新華三、深信服、星環科技等主流國產軟硬件廠商展開合作,分別在操作系統、數據庫、云平臺、服務器、中間件上進行產品相互適配、兼容性測試與優化工作。在業務生態合作方面,目前已有的渠道合作伙伴遍及全國多個城市,累計上百家,包括大型企業、ISV、軟件集成商、軟件代理商等。之后公司也將持續加強渠道的構建,覆蓋更多客戶。
談及本輪融資邏輯,吳華夫認為,雙方具備共同拓展產業機會的基礎。具體展開,思邁特軟件和明略科技在許多方面都有合作計劃:
- 在產品上,為了實現優勢互補,雙方將推動思邁特軟件的Smartbi產品與明略科技的全域營測量(OMI)、商業智能與分析(BIA)、企業智能管理系統、數據中臺、安智建模平臺等產品的融合與匹配,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 在技術上,其認為,思邁特軟件的可視化數據發現、增強數據分析和自然語言分析等技術具備優勢,明略科技在知識圖譜、知識工程、信息檢索、營銷智能等領域處于頭部,雙方將互相借鑒,取長補短,整合最優技術為產品賦能。
- 市場方面,明略科技將根據行業市場和客戶需求,在消費品、3C產品、泛媒體、工業、金融、數字城市、安智(即面向公安、消防部門提供的知識圖譜及其他建模業務)、教育等各個行業中,與思邁特軟件開展項目合作,共同開拓市場。
總而言之,本次思邁特軟件獲得明略科技投資,除了資本層面的合作,雙方也將在產品、技術、市場等方面進行協同。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