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雨辰
江蘇富豪昝圣達旗下的綜藝股份(600770.SH),從2013年底至今,已經連續10年沒有分紅。
而這十年時間,綜藝股份各項主營業務沒有突破,收購的信息科技和光伏等實體業務表現有起有伏,業績主要靠投資收益支撐。
時代周報發現,綜藝股份近10年投資收益超17億,卻從未給自己的股東分過紅。這家上市公司上一次分紅,還是在2012年年報。而從1996年上市至2012年年報,綜藝股份總計有5次分紅,5次分紅累計總金額為1.48億元。
十年投資賺17億,十年不分紅
整體來看,綜藝股份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3.22億元,同比下滑14.33%;歸母凈利潤虧損1.74億元,較上年同期有所減虧。
回溯過往年報來看,綜藝股份的投資收益十分可觀。2010年至2023年,其投資收益分別為6.18億元、5.38億元、4.88億元、0.40億元、2.09億元、2.54億元、2.33億元、5.48億元、2.45億元、0.69億元、1.38億元、0.69億元、-0.28億元和0.092億元,其中2013年至2023年這10年合計為17.86億元。
而2013年至2023年,綜藝股份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分別為0元、0.0003億元、-0.17億元、-0.052億元、-0.19億元、-0.025億元、2.78億元、2.63億元、1.17億元、-4.65億元、-2.07億元,累計為-0.58億元。
以累計10年的投資收益17.86億元,抵沖累計10年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0.58億元,綜藝股份這十年在投資的賬面上還是賺到了超過17億元。
而對應時間內綜藝股份的營業利潤分別為-8.5億元、1.84億元、-1.37億元、0.87億元、2.36億元、0.49億元、2.11億元、3.05億元、1.23億元、-4.89億元和-2.61億元,近10年累計為-5.42億元。
也就是說,投資(投資收益加公允價值變動)是綜藝股份的主要利潤來源,撐起了綜藝股份本就不出色的業績。
而從近5年來看,綜藝股份的營收一直波動不大,2019年—2021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58億元、3.77億元和3.73億元。2022年,綜藝股份營業收入微漲至3.75億元,2023年又降至3.22億元。
記者注意到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上,有多位投資者對此提出質疑。一位投資者表示“公司10多年未分紅擴股,投資者虧損連連,上市公司卻有大量閑置資金投資理財產品,上市公司IPO的目的是什么?管理層尤其是人大代表的大股東有何反思?”
涉足多類業務
綜藝股份的實控人昝圣達是南通人,24歲就當上了刺繡廠廠長,也就是江蘇綜藝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綜藝集團”)的前身,1996年綜藝集團旗下重要企業綜藝股份(600770.SH)成功上市。
另一方面,昝圣達在投資領域多次出手,曾因投資洋河股份(002304.sz)暴賺數百倍。在投資洋河股份后,昝圣達又先后通過綜藝集團投資入股了黑牡丹(600510.SH)、精華制藥(002349.SZ)、新世界(600628.SH)等上市公司。
與此同時,上市公司綜藝股份從鄉鎮服裝企業起家,到涉足光伏、信息科技等多個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綜藝股份目前以信息科技、新能源、股權投資為經營主線。
1998年,綜藝股份通過受讓北京連邦軟件公司51%股權,進入信息科技領域。此后,在昝圣達的帶領下,綜藝股份持續發力,進一步拓展至芯片設計、應用及超導等高科技領域。
2023年年報顯示,綜藝股份的信息科技業務主要包括芯片設計及應用和手機游戲兩大板塊,其中芯片設計及應用主要依托子公司南京天悅、毅能達及參股公司神州龍芯,業務涵蓋集成電路、智能卡等領域。
盡管業務布局廣泛,綜藝股份在信息科技領域的業績卻并不好看。
2023年,南京天悅、毅能達及神州龍芯均錄得虧損,分別為1848.45萬元、241.30萬元和2723.98萬元。
與此同時,自2014年收購以來,負責手機游戲業務的掌上明珠已連續8年虧損。2015年—2023年,掌上明珠累計虧損約0.96億元。2023年全年,掌上明珠虧0.13億元,還增加計提0.11億元。
新能源業務也不例外。2010年前后,隨著全球對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及政策對光伏產業的大力支持,昝圣達開始發力新能源,高調布局光伏產業。此后,綜藝股份迎來了業績高光。
2010年,綜藝股份實現營業收入9.11億元,同比增長76.35%,實現歸母凈利潤2.72億元,同比增長724.66%。2011年,綜藝股份實現營收11.81億元,凈利潤3.16億元,為公司上市以來的最佳業績。
其中,2010年新能源業務貢獻了4.31億元營收,2011年更是貢獻了7.41億元營收。
然而好景不長,2013年,綜藝股份光伏業務當期虧損6.79億元,主要系對子公司綜藝光伏的生產線計提了大額減值準備所致。
十年后的今天,光伏電站仍然是綜藝股份營收的最大貢獻業務。2023年,綜藝股份光伏電站實現營收1.33億元,占總營收的40.52%。不過,相比2022年營收減少了30.87%,與2011年新能源7.41億元的營收額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此外,2023年綜藝股份光伏電站的毛利率已下滑至31.46%,同比減少了23.69%。
對于信息科技業務、光伏業務的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計劃,時代周報致函綜藝股份,截至發稿,對方未予以回復。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