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 Forrester 創造了“低代碼開發平臺”術語以來,每年都會對低代碼開發平臺領域做出報告分析,根據 Forrester 的報告,低代碼開發平臺市場將從2015年的17億美金增長至2020年的155億美金,5年時間增長接近十倍。
2015年,AWS、Google、Microsoft 和 Oracle 等大型供應商開始進入市場,各類低代碼平臺不斷興起,幾家主流低代碼開發平臺也相繼受到資本青睞,獲得大額融資。
業界有個聲音“低代碼開發平臺正在瓦解企業級軟件”,有人深信,有人則表示出極大的懷疑。毫無疑問的是,低代碼開發平臺能有效降低開發成本和周期,來應對 IT 部門和業務部門發起的 IT 需求。企業數字化需求崛起的今天,低代碼能夠迎來自己的春天嗎?
01 國內外的低代碼開發平臺
2019年5月初,軟件上市公司 Magic 收購低代碼開發初創公司 PowPow。而在去年(2018年)6月,私募股權投資機構 KKR 和高盛向低代碼開發平臺 Outsytems 注入資金3.6 億美元,讓 Outsytems 成為低代碼開發平臺的獨角獸,由此低代碼開發平臺被推向了爆發的巔峰。
“低代碼開發平臺”,是 Forrester Research 創造的一個術語,是指那些無需編碼或通過少量代碼就可以快速生成應用程序的工具,一方面可以降低企業應用開發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將原有數月甚至數年的開發時間成倍縮短,從而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的價值。
其實,早在2000年前后,就有很多大企業開始使用第三方低代碼開發平臺了。移動互聯網經歷了2G、3G到4G,網絡的提速,促使移動應用的快速爆發與更迭。到2015年,為適應行業的發展,低代碼開發平臺已應用于大量中小企業產品的研發。
到今天,可以看到國內外已有眾多主流的低代碼開發平臺,發展相對成熟,如:OutSystems/Mendix/FileMaker/Salesforce/ZohoCreator/Visual/LANSA/KiSSFLOW/SpringBoot/Zudy/Domino/Ninox/Appian/Pega/WaveMaker/LiveCode等等 。
而國內環境對于低代碼開發平臺的認知和發展則處于相對早期的狀態,行業里可見的如:氚云、Dynamicon、APICloud 等等。
低代碼的市場趨勢,根據 Forrester 的數據顯示:
l 低代碼開發平臺的市場將從2015年的17億美金增長到2020年的155億美金。
l 公民開發者的比例將從2017年的40%提升到2020年的70%。
l 低代碼將成為主要的軟件交付平臺,并且預計到2020年,75%的應用程序將在低代碼平臺中開發。
降本增效,是企業永恒的話題。未來,在低代碼市場所帶來的降本增效作用,將因此吸引大量的企業加入。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選擇上,低代碼開發平臺也將成為企業的首選。
國內市場里,低代碼甚至無代碼開發平臺的關注度正在悄然發生。企業服務市場里,SaaS 的熱點已經從通用領域逐漸延伸到垂直細分領域。我們身邊能夠很清晰地感受到資本態度的轉變,他們熱切打聽低代碼創業項目,可見這個領域正在煥發新的生機。
02 低代碼開發平臺:APICloud
2016年5月,Gartner 評選了中國 Cool Vendors(最酷創新供應商),入選的企業包括樂視、百分點、時趣和低代碼開發平臺 APICloud。
入選 Cool Vendors 的規則為:一是有新穎創新的技術或服務,二是這些技術或服務在市場中的發展潛力,對市場競爭格局乃至最終用戶的認知產生影響。
馳騁低代碼平臺的企業那么多,究竟 APICloud 有什么過人之處?
APICloud 成立于2014年,9月15日,平臺首次上線,到2018年5月,平臺用戶70萬,今年5月,平臺用戶到80萬。通過 APICloud 生成APP數量超過100萬 ,每天通過 APICloud 生成6000 安裝包,API 調用次數超過300億次。
在最近的發布會上,推出低代碼開發平臺 Plus Mode,聯合騰訊云推出更適于移動應用的云解決方案。更加新穎的是,在提供生產力工具的同時也提供共享辦公服務。
APICloud創始人兼CEO劉鑫說,“從幾年前接觸和了解低代碼開發到現在,感受最深的是\’一個在變化\’和\’一個始終不變\’。‘變化’的是客戶對低代碼開發的認識快速加深,加速了低代碼開發平臺的商業價值轉化。 ‘始終不變’的是低代碼開發平臺核心價值的打造方向——提升效率,讓更多重復性工作由機器替代人完成。”
而低代碼開發平臺首先影響的就是企業的 CIO/CTO 群體。在行業里有一個新概念——“雙模 IT”成為了這個群體的關注點。
03 “雙模 IT”帶來的角色轉型
(圖片來自百度文庫)
2014年,Gartner 提出“雙模 IT”概念。這個概念將企業的IT屬性一分為二:一是以維護企業傳統 IT 架構為代表的“維穩”模式,二是以業務快速敏捷開發為代表的“創新”模式。雙模并駕齊驅,才能推動企業的迅速發展。
Gartner 提出雙模 IT 概念之后,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和響應。一些企業也提出了類似的概念,比如麥肯錫提出了雙速 IT、華為提出了 NEWICT、聯想提出了雙態 IT,而另外一些IT咨詢公司如埃森哲、德勤等,也相應推出了幫助企業實現雙模 IT 的咨詢顧問服務。
以前,企業的 IT 只需要做一件事——做好 IT 系統,比如 OA、ERP、CRM 等等。而現在,IT 部門也需要滿足企業數字化需求或者企業上云的需求。
企業內部的需求,由IT部門發起的越來越少,而來自業務部門的需求越來越多。“從美國來看,企業的IT需求,60%以上由業務部門發起,由 IT 自己部門內部發起的需求占40%,整個趨勢在長期成長。”
“雙模 IT”對于 CIO 們來說,“讓他們從技術 Leader 變成了業務的 Leader。 從搭建技術架構基礎設施的使命轉變為用 IT 技術更好的滿足業務需求”。他們認可“雙模 IT”,可是,第二種創新模式如何實現和落實執行?
第一,缺資源。他們沒有互聯網相關資源,雖然可以在互聯網公司招到人來做,但是其核心的人員不會加入;
第二,缺方法。創新模式要求的敏捷開發就連互聯網企業都做不好,更別說傳統企業了。
用劉鑫的解釋是,企業內部做IT創新,流程是:由業務發起,然后梳理需求,設計產品原型,做 UI,進行項目管理,團隊相互協作等等。
其實,產品開發這件事,已經不再僅僅是開發者的事情了,而是擴展到企業內部多部門多崗位的協同。
整個從發起到梳理協作的過程,是目前眾多企業缺乏的,APICloud 通過圖形化拖拽的方式,快速組成業務邏輯,從而省掉大量代碼開發的過程。
劉鑫說,低代碼開發平臺給企業的業務數字化帶來了好處。
首先,滿足越來越多的業務部門的 IT 需求。當業務部門向 IT 部門提出越來越多的需求,IT 部門難以迅速滿足時,通過低代碼開發平臺可以做到能力的補充,補齊產品經理、UI、項目經理的角色;
其次,優化人效,讓一個人可以做兩個人的活。減少52%的重復工作,縮短產品工作周期,70%的工作可控制在10天之內;
最后,成為專門給 CIO/CTO 的 BI 系統。可以看到程序員每天的代碼數量和質量,還可以看到項目經理所負責的項目進度、項目是否正常。
簡而言之,在面對大量、分散、不確定性、快速交付的需求時,低代碼平臺可以很好地作支撐。
04 CIO 們能快活嗎?
國外的低代碼開發平臺,會搶著進入三個象限。第一個象限,低代碼開發平臺象限;第二個象限,所有低代碼開發平臺都是 MADP(移動 APP 開發平臺);第三個象限,所有低代碼開發平臺都會進入 APaaS 象限。
劉鑫坦言,“連接互聯網各種各樣的需求,同時也連接互聯網的技術資源,我們整合了國內幾乎所有主流的 PaaS、SaaS 服務商的服務,在我們平臺上可以直接用按鈕點擊的方式進行綁定,做 APICloud 連接。
在平臺上積累了大量程序員,他們在我們平臺上接單,能夠賺錢,把我們的錢分給他們,我覺得這是大家最開心的,當然也是生態真正做起來的基礎。所以 APICloud 就是在連接企業需求以及他們需要的各種各樣地資源。”
行業變革如此之快的今天,快速、靈活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重點。而 APICloud 傳遞出一種價值——“快活”。
“快”,是這個平臺的核心,是指通過“快速發布”和“API 聚合”的方式,更快滿足企業內部多樣的 IT 需求;而“活”,是靈活,代表著當下互聯網業務靈活迭代、各種業務場景靈活切入的需求。
基于“快”、“活”,可以感受到未來數字化之路會向標準化、可視化、模塊化的方向邁進。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