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碼開發,只需寫少量代碼或無需寫代碼,在需求梳理清楚后,簡單“拖拉拽”就能實現功能、搭建應用平臺,實現業務應用的快速交付、快速試錯、及時響應變更,可滿足動態業務需求,大幅降低人力、時間和機會成本。
作為一款助力企業提高開發效率的重要工具,低代碼開發平臺適用于眾多行業的不同場景,覆蓋通用型業務場景、企業綜合型管理系統、企業個性化場景應用和中小型企業細分應用場景。
通用型業務場景:實現跨領域、跨企業應用,滿足企業共性場景需求。
綜合型管理系統:用于中大型企業的整體內部管理,場景相對復雜,通常會提供定制化服務。
企業個性化應用:服務于各類型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場景,并根據企業類型和行業屬性的不同有所側重。
中小企業細分應用場景:用作細分行業的核心業務系統,比如生產管理中的中小企業模具生產。
當前,低代碼開發平臺比較適用于基于企業核心數字化系統,開發需要快速上線的標準化業務應用。這類應用主要有:
1、企業門戶:快速創建具有公共前端或用戶界面的門戶陣列,實現簡單的互動。
2、數據模型應用:基于企業核心業務數據庫,對生產經營的數據進行增、刪、改、查等。
3、表單應用:基于數據庫的收集、處理、統計類應用。
4、業務流程應用:定義復雜的工作流,建立跨部門協作流程,完成復雜審批流程,比如:OA、會議管理、知識管理等。
5、移動端應用:基于已有的業務系統,實現應用場景的移動化。
6、基于物聯網的應用:對接 IoT 并收集數據,通過后端計算基礎設施發送 IoT 數據,并向內部或外部客戶提供最終的數據請求。
例如:人力資源管理方面,通過構建人力資源動態調配管理系統,解決項目繁雜導致人力資源緊張沖突的問題,降低項目用工成本,提高人力資源的利用率;財務管理方面,通過構建財務審簽費控管理系統,實現合理控費,實時掌控業務動態。
此外,低代碼開發平臺還能用于快速搭建公文管理、督辦管理、項目管理、生產管理、采購管理等職能類和業務類管理系統,幫助組織打造敏捷的數字化能力。
低代碼開發可以用于哪些行業和領域?
從當前行業滲透現狀來看,目前低代碼在勞動力密集型行業滲透率最高。占據首位的是制造業,為20%左右;其次是泛互聯網、教育等行業,占比約為15%。(數據來源:《2022年中國低代碼行業生態發展洞察報告》)
來源:《2022年中國低代碼行業生態發展洞察報告》
制造業:面對制造業企業業務人員占多數、IT資源相對有限的特點,低代碼應用可將復雜的業務簡單化,使業務人員也能根據應用場景輕松搭建功能,幫助企業改善生產過程,實現產業線更高效的管理和層級數據集成,從而提升企業數字化運營的靈活性,提升效益,保持市場優勢。
但是,當前制造業數字化程度還不夠高,部分企業對于低代碼等數字化應用的實踐路徑、落地場景和具體做法尚不清晰,還需要進一步強化企業數字化基礎,營造“工業 互聯網”的發展環境。
汽車行業:基于汽車行業對提升運營管理效率的需求,低代碼幫助企業自主構建業務系統、按需搭建功能,解決適配性難題,實現跨層級、跨部門、跨業務的數據對接。
能源行業:能源企業普遍面臨庫存量大且品類多樣、業務復雜等數字化挑戰。相對于傳統的IT開發,低代碼在應用系統的搭建中具有靈活敏捷、降本增效的顯著優勢,可幫助企業快速滿足業務部門的數字化需求,解決設備管理、調度、作業、生產、巡檢、管控、實訓等業務的管理難題,消除業務與技術之間的壁壘,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 智能化”升級。
交通基建行業:基礎工程建設中,交通運輸企業可以利用低代碼工具,加強內部的溝通協作,實現管理和業務流程全鏈路數字化升級,從而實現降本增效。當前,工程建筑業數字化水平仍然偏低,升級轉型迫在眉睫。通過簡潔易操作的低代碼平臺,工程建筑企業可搭建一線的業務應用,一方面簡化管理流程,另一方面利用BIM等高新技術打造智慧工地。
教育行業:校園數字化轉型面臨參與角色眾多、管理流程復雜的痛點,對信息與數據的傳輸、連接、運營處理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利用低代碼賦能是校園向智慧校園轉型的突破口:低代碼開發門檻低、成本低、定制化程度高,可以快速開發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多種應用,解決校園應用眾多、管理混亂的難題。
零售行業:利用低代碼,企業可以統一管理架構,打通客戶、銷售、企業管理,實現業務流程可視化、組織架構清晰化,同時打通業務系統,提升辦公效率,推動零售企業與供應商的貨銷協同。
隨著技術不斷發展,低代碼必將應用于更多行業和領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