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望軟件最新版中望3D 2024 X | 中望3D集“實體建模、曲面造型、裝配設計、工程圖、鈑金、模具設計、車削、2-5軸加工”等功能模塊于一體,具備高效靈活的三維建模設計、驅動設計優化的結構仿真、快速的高質量加工能力,覆蓋產品設計開發全流程。
中望3D目前易學易用,建模速度,便利性,中望3D最快!
目前,全球公認的主流三維幾何內核中,中國有中望擁有的Overdrive,華天軟件CRUX IV,以及華云三維DGM,中科大九韶內核,俄羅斯ASCON C3D,像CGM、ACIS、Parasolid等幾何引擎則掌握在歐美軟件巨頭手中。
在頭條和B站很多網友說:中望3D怎么看著跟UG NX那么像,看起來很強大。。。。。
UG NX 如果不是西門子龐大的硬件部門優化整合,換成別家都玩不轉。UG 收購很多軟件,整合的也不太行。糅合的軟件太多了,自己都快不認識自己了,照鏡子都發現是不是另外一個人。這也導致這幾年在魔改大改,一般公司真學不來。國產軟件商可以學習俄羅斯CAD/CAM商的模式發展工業軟件。
縱觀中望3D 10多年更新功能可知,中望3D本質上是UG NX的中級二次開發,二者使用太像了,俗稱“小UG”。
中望3D的開發,已經是國產軟件領域極為克制的一種開發模式。畢竟當初的vx幾乎被全部拋棄,只是采用了vx的一些相對成熟的理論而已。本質上講,中望3d的源代碼,幾乎全部都是自研的(10多年消化吸收魔改,悟空計劃的內核來源與此)。
人本位,從人的角度出發,才能找到途徑。細節很重要。求同存異,才能普及和發展。(戰略上要藐視歐美軟件,戰術上要重視,不然就會被嚇死了。。。)掌握共性和個性的尺度,會讓整個軟件,變得更人性化。
(1)對于建模,出圖這塊:
中望3D就是個縮水版的UG SE CE solidcam,比如那個隨意調整建模順序的功能,在SW里就有。把那個線,往前一拉。中望3D還借鑒了PTC基準面功能,以及坐標系操作記錄。還有一個原因,ZW3D的特征樹,借鑒了歐洲軟件的圖層,比如圖層 集合的概念,把草圖,曲面,實體,等分開,進一步為裝配的大內存做鋪墊,這就避免出現UG的裝配弊端,UG裝配的弊端就是操作繁瑣,不夠迅速,這就較好地利用SW的裝配思路,避免,自由建模與參數建模,之后的裝配的各種沖突,這個對于非國產系統和硬件兼容上的問題,這為后來的大方向,提供了更多更廣泛的選擇空間,這個很重要。這就避免CE的基礎代碼不能有效改變模式的弊端,這也為傳統建模軟件必須調整建模窗口的弊端,有效減少基礎代碼的體積,也盡力減少開發沖突,提高穩定性,減少售后成本。
中望的內核架構較為松散,目前優化空間很大。
(2)對于加工編程(CAM):
中望3D CAM有待提升,編程的人好好先調查一下實際操作人員的習慣,不要坐在辦公室自己一廂情愿的搞軟件,沒有實用性再好也沒人用!國產軟件和很多設備,不是設計不好,而是不能從使用者的角度去開發,不注意細節!
換個角度看,假如啊,中國現在的工業軟件體系完備,這對中望3d是極其有利的。因為中望3D工具性多過技術性。中望3d的本質就是必須在使用中不斷提高。重應用輕基礎。問題是,沒有基礎哪來應用?任何一種模式都有利弊。中望3d的發展更傾向于整個行業的繁榮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因為基礎的不足,導致中望3d開拓有心而缺乏持續發力。必須不停地進退進退,重復蓄力,發力。
國產軟件走錯很多路,數據格式是參數化的根本。面向制造細節才能指明方向。為了純粹的商業化,失去本來面目。
切記!國產軟件后發也有很多劣勢,按部就班,有好處。但是容易失去基礎,忘記初心,處處自設障礙。
落后的人,要清楚落后的基本劣勢在哪里。就怕一直跟著別人后面跑。哪來得及啊!適當地走一點曲線,提前定制高要求,打好基礎,爭取厚積薄發,是唯一出路。
CAD/CAM軟件面向制造細節,就能在提高要求的同時,夯實基礎。免得在復雜的五顏六色中,眼睛失去焦點,忘記最初的目標。
坐井觀天一般來說,都是從坐而論道開始的。自圓其說,就像沙彌,談經論道,無出其右。可惜就是走不出那個廟。立場和身份就是限制他們的枷鎖。很多人,在干大事,做大官,賺大錢,之間迷失了方向。
旁觀者,有一個好處,就是不會被漩渦籠罩。但是不進入問題,又怎么解決問題。是作為觀察家,還是做實干家,這有區別。實干家可以成為觀察家,觀察家也可以成為實干家。就怕干活的時候,用嘴。用嘴的時候,干活是可行的。唯有做出來實際的東西,才能利用規則去沉淀下來。作為成年人,這也是普遍性常識。
一句話,身體進入新的時代,新的挑戰,很多軟件企業,思維還停留在上個周期。由于上個周期,還有補課任務,進入這個周期時,思維和身體出現錯位和脫位。目前國內企業:中望軟件,華天軟件,同元軟件等軟件企業走出這個怪圈!
國產軟件,要把軟件當成自己的小孩養育。萬不可把軟件當成了可買了賣可拋棄的物品。軟件是個寶貝,要不停呵護,不停教育,不停培養!軟件企業如果對自己的軟件都不呵護,靠市場是推動不起來的。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