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1日電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構建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和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要求的具體舉措,對于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養老保險需要具有重要意義。
《意見》指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推動發展適合中國國情、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實現養老保險補充功能。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可以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
《意見》規定,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度,繳費由參加人個人承擔,實行完全積累。參加人通過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建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參加人應當指定或者開立一個本人唯一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用于個人養老金繳費、歸集收益、支付和繳納個人所得稅。
《意見》明確,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的上限為12000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發展情況等因素適時調整繳費上限。國家制定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符合條件的人員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并依規領取個人養老金。
《意見》規定,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資金用于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參加人可自主選擇。參加人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出國(境)定居,或者具有其他符合國家規定的情形,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領取個人養老金。
《意見》要求,各地區要加強領導、周密部署、廣泛宣傳,穩妥有序推動有關工作落地實施。各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制定落實本意見的具體政策措施,同向發力、密切協同,指導地方和有關金融機構切實做好相關工作。
>>> 10問10答幫你了解個人養老金制度
啥是個人養老金?
簡而言之,個人養老金是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的第三支柱。
目前,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職工養老保險加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已經覆蓋超過10億人。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已經覆蓋5800多萬人。作為第三支柱的個人養老金制度,此前一直沒有出臺,屬于一個短板,如今這一短板終于補齊。有人認為個人養老金出臺之后,目前繳納的養老保險就被替代了,未來養老要靠自己了,這其實是誤解。
誰可以參加?
根據意見,在中國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可以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目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已經有10億多人,所以,等個人養老金全面推開后,這10億多人都能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需要注意的是,個人養老金并非是強制繳納的,而是個人自愿參加的。
繳費多少?
意見明確,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度,繳費完全由參加人個人承擔,實行完全積累。
參加人通過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建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的上限為12000元。個人養老金完全是個人繳費,這跟在單位參加職工養老保險不同,在單位繳納職工養老保險,是單位和職工共同繳費。
如何投資?
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資金用于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范、側重長期保值的滿足不同投資者偏好的金融產品,參加人可自主選擇。參與個人養老金運行的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由相關金融監管部門確定,并通過信息平臺和金融行業平臺向社會發布。
跟銀行存款有啥區別?
意見發布之后,不少網友提出疑問,個人養老金跟我自己去銀行存款有啥區別?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執行研究員張盈華對中新財經“中國新觀察”欄目表示,個人養老金跟個人存款有很大區別:第一,個人養老金在一定額度內有個人所得稅的優惠。第二,對接個人養老金的投資產品都是經過遴選的合格產品,兼顧安全性和盈利性;第三,個人養老金采取賬戶封閉管理,一般不允許提前支取,是“化短為長”的資產管理手段。
根據意見,國家制定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符合條件的人員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并依規領取個人養老金。
這是不是國產版的401(k)?
張盈華解釋,美國的401(k)其實是企業年金,需要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而個人養老金完全是個人繳費,類似于IRA(個人退休賬戶)。
個人養老金如何領取?
根據意見,參加人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出國(境)定居,或者具有其他符合國家規定的情形,經信息平臺核驗領取條件后,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領取個人養老金,領取方式一經確定不得更改。
領取時,應將個人養老金由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轉入本人社會保障卡銀行賬戶。參加人死亡后,其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中的資產可以繼承。
有何突破和亮點?
“相比2018年開始的稅收遞延型個人商業養老保險,此次文件有了許多新突破”,張盈華認為,合格個人養老金產品多樣化,滿足參加人的多樣化需求;個人養老金產品供給主體多元化,各類金融機構均可競爭加入,大大拓寬市場主體參與度;參與人的消費選擇權多樣化,個人可在各種合規機構或渠道開立賬戶和選擇購買個人養老金產品,參與便利性大大提高。
同時,張盈華建議,可以允許在特殊情況下(例如重大疾病、應急、必要的教育培訓等)有限度的提前支取,并對補稅、歸還等作出規定,增進賬戶管理的彈性。
帶來什么利好?
張盈華認為,個人養老金有助于推進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可以豐富大家的養老選擇,同時也對資本市場有一定好處,一是可增加長期資金的供給,二是有利于投資的長期性。業內人士分析,由于個人養老金主要面向風險偏好相對較低的投資需求,追求長期的絕對收益,對安全性和穩健性要求較高。個人養老金的大力發展,預計將帶動長期增量資金配置相對穩健的產品。
現在就能買嗎?
根據意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要加強指導和協調,結合實際分步實施,選擇部分城市先試行1年,再逐步推開。張盈華表示,此次試點周期一年,應密切跟蹤試點,及時公布合格個人養老金產品目錄、合格機構條件等,同時做好公眾宣傳,提高對個人養老金的認知。 中國新聞網
青島養老咋布局?十區市定方向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雪蓮
目前,青島市60歲以上常住老年人口204萬,老齡化率20.3%;80歲以上常住老年人口31.3萬,占老年人口的15.3%。
對于老齡化程度較高的青島來說,建立數量充足、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的養老服務設施體系,事關全市老年人福祉、事關社會和諧穩定。
4月21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青島市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2021~2035年)》的有關情況。本輪規劃的總體目標為建立“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分項目標為:全市人均養老設施用地不低于0.25平方米,床位滿足全市城鄉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構建區(市)、街道(鎮)和社區(村)三級全覆蓋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在養老服務設施的布局上,根據青島十個區市的不同情況,規劃確定了不同的發展方向。市南、市北、李滄、嶗山以優化提升為主。重點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通過嵌入式、分設、兼容、合建等建設方式保障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落地實施;黃島、城陽、即墨、膠州以新建為主。嚴格落實“街道(鎮)-社區(行政村)”兩級居家社區養老設施建設要求,鼓勵與其他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平度、萊西結合實際情況,近期以完善中心城區社會福利院、護理型養老院為主。結合城鄉人口分布特點,兼顧服務人口和服務半徑要求,科學配置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
雖然中國人更習慣于居家養老,但是機構養老的作用也不可替代。本輪規劃也考慮到了機構養老設施規劃布局。
養老機構床位規模方面,至規劃期末全市共需約15.5萬張機構養老床位,其中,社會福利院及護理型養老院兩類設施共配置不少于1.9萬張,除上述設施外的其他養老院需提供床位約13.6萬張。
規劃布局方面,規劃社會福利院11處、護理型養老院29處、其他養老院347處。
規劃街道(鎮)級養老服務中心228處,其中,完善提升162處,新增66處。每處中心擁有不少于10張托養床位,簽約家庭養老床位100張以上,每處建筑面積不小于2000平方米。每處社區(行政村)級養老服務站面積不低于350平方米。
居家社區養老設施設計要求方面,提出了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不應設置在地下室、半地下室;二層及以上樓層、地下室、半地下室設置老年人用房時應設電梯等9個方面的要求。
“當前青島市老年人口204萬,住在養老機構的老人2萬多人。”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喬先華答記者問時表示,按照我國“9073”的養老服務體系格局的安排,90%左右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服務的方式,做好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打造好街道、社區級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這是一個養老服務的基礎,也是重中之重。
此外,喬先華還表示,目前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還不能滿足老年人15分鐘養老服務圈的需求,服務設施要“織”得更密才行。從今年開始,青島進一步把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設施向社區延伸。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