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里互助:“收入”6小時,“支出”0,“余額”6小時;看望孤寡老人、親情陪伴:“收入”3小時,“支出”0,“余額”9小時;參與美化家園活動“收入”3小時,“支出”0,“余額”12小時……
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龍擎苑社區“時間銀行”一本特殊“存折”的收支明細,它的主人是今年64歲的余先輝。她每次參加完志愿服務活動,社區工作人員就會錄入服務時長,存進她在“時間銀行”的“賬戶”內,待有需要時,可以兌換相應服務。
老齡化浪潮來襲,“空巢老人”數量不斷增長,如何彌補社區養老服務人員不足?怎樣通過社會力量實現社區養老目標?
今年2月,自治區文明辦、廣西志愿服務聯合會在全區14個設區市的28個社區,試點開展“低齡存時間,高齡換服務”的“時間銀行”養老志愿服務模式,志愿者將參與公益服務的時間存進時間銀行,當自己遇到困難時就可以從中支取“被服務時間”。此舉為“老有所養”提供了一個長效、可行、可復制的方案,為我區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方式、推進社區“共建共治共享”提供了有益嘗試。
搭建平臺
精準對接養老服務供需
11月22日,南寧市青秀區新竹社區88歲的老先生鄧以薰要外出辦事,家中89歲的老伴莫碧娟無人照顧。他來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里設的“時間銀行”窗口點單,請求“支取時間”,找人幫照看行動不便的老伴。
接到鄧以薰老先生請求“支取時間”幫照看老伴的單子后,工作人員立即在志愿者群中發單。很快,60多歲的志愿者黃天仙接單了。她上門為莫碧娟老人梳頭、按摩、讀報,直到鄧以薰回家。這兩個小時的服務時長,存進了黃天仙在“時間銀行”的戶頭,將來需要時她也可以“支取”相應的服務時間。
“又快又好!社區‘時間銀行’平臺解決了我的難題!”鄧以薰感慨地說。
在新竹社區,記者看到,點開“時間銀行”養老志愿服務管理系統,志愿者憑“時間銀行”專屬市民卡簽到簽退,志愿者志愿服務時長、服務供需要求等明細一一展現在眼前。
像新竹社區一樣,我區不少試點社區不斷優化“時間銀行”養老志愿服務管理,建立高齡老人點單、管理人員派單、志愿者接單、服務對象評單相貫通的志愿服務模式,不斷提高服務對接精準化、服務供需精細化水平。
梧州市萬秀區棗沖社區依托社區云家庭服務平臺、綜合信息管理等平臺,建立老年人個人信息庫、“時間銀行”積分信息庫,推行“一鍵通”求助系統,為老人提供具有求助功能的“平安鍵”手機,實現志愿服務需求方第一時間和社區信息管理平臺對接。近半年來,“一鍵通”求助系統已提供線上關愛志愿服務4000多次。
機制激勵
推動溫情養老接續開展
“阿姨,我又上門來了!”12月2日一大早,家住桂林市空明社區的百歲老人梁碧芳聽到吳明軍熟悉的聲音,臉上笑成一朵花。
梁碧芳是獨居老人,吳明軍只要有空就會過來送生活日用品、打掃衛生、代買飯菜、陪伴聊天。
“幫老人就等于幫自己。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都需要關懷和幫助。”50多歲的吳明軍說,半年前他成了社區“時間銀行”的一名志愿者,積累了不少志愿時間,將來可以兌換相應服務。
讓“零存愛心”“整取幫助”服務模式接續下去,離不開好的激勵機制。
梧州市試點社區將服務時間以積分形式存入“時間銀行”賬戶,憑積分享受優惠政策或兌換物品?!皡⒓又驹阜栈顒樱勺鳛榧彝ブ羞M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積分的計分指標?!蔽嘀菀幻驹刚吒嬖V記者。
姚樹榮是柳州市福鑫社區紅色管家巡邏隊的隊員,也是“時間銀行”的第一批儲戶。他經常在小區周邊開展志愿巡邏,給居民帶來極大的安全感,也為自己攢了不少積分。該社區“時間銀行”養老志愿服務根據居民需求,還設置了家政服務、親情陪護、代辦服務、扶貧幫困、醫療救護、居家安全、文體娛樂等活動,為社區238名70歲以上老人提供服務。
在該社區,志愿者30%的積分可兌換生活物品及服務,剩下70%積分仍可兌換志愿服務。
據了解,為推進互助養老志愿活動開展,欽州市文昌社區積分靠前的7位志愿者被評為上半年“志愿之星”,并獲頒榮譽證書和獎品。
玉林市玉州區清灣江社區、百色市右江區太平社區制作了“時間銀行”養老志愿者花名冊和儲存冊等臺賬資料,制定了養老志愿服務與愛心積分管理暫行辦法,為提升試點建設質量、保持常態長效提供了制度保障。
自治區文明辦有關負責人表示,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長效機制后,下一步將擴大試點范圍,鼓勵各市因地制宜開展“時間銀行”養老志愿服務試點社區建設。
傳遞愛心
弘揚孝老愛親優良傳統
“一句親切的問候,一個小小的幫助,就足以讓老人感動。”“時間銀行”志愿者覃旭興至今難忘:一位癱瘓在床的90多歲的老奶奶,看到上門看望她的社區志愿者時不禁流下熱淚。
“時間銀行”志愿者多是本社區居民,服務者與被服務者多是老鄰居,過去基于人情的鄰里互助,如今轉換成了公益性、精準化的“時間銀行”模式,付出的心甘情愿,接受的也心安理得,既增進了鄰里和睦相處,又形成了“時間銀行”的良性循環。
隨著社區空巢、獨居老人越來越多,除了家政服務外,老人們更需要親情陪伴、精神慰藉。近日,南寧市的社區志愿者劉粵源、潘愛勤穿上“時間銀行”的紅馬甲,去為耄耋之年的蘇奶奶、陸阿婆服務。這次的服務內容是“聊天”。
為解決同類問題,各地“時間銀行”養老志愿服務試點社區在提供各類多元化服務的同時,還給老人建立了社交、陪伴的平臺。
在貴港市港北區荷城社區、崇左市江州區友誼社區的日間照料中心,記者看到,棋牌室、按摩室、康體室、閱覽室、書畫室等一應俱全,志愿者們正在陪著高齡老年人玩棋牌、聊天交流、進行書畫欣賞等?!拔覀冃菹ⅰ蕵返确矫娴男枨蠖紳M足了?!鄙鐓^老年人們說。
我區各試點社區通過項目交流合作的方式,整合各方資源,積極引導轄區內各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志愿服務隊、社會組織參與到“時間銀行”養老志愿服務試點社區建設中,為社區高齡老人提供多元化志愿服務。
防城港市東興市七星社區先后引入義剪等6支不同類別的志愿服務隊,定期針對社區高齡老人開展各類志愿服務;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鳳凰社區與銀行志愿服務隊攜手開展“社區手拉手”敬老活動;河池市金城江區中山社區聯合河池市清正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組建義診、外出代辦等志愿服務隊,開展經常性上門服務……
隨著我區“時間銀行”試點工作的推進,“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和孝老愛親的優良傳統得以日益光大。截至目前,我區28個試點社區已招募志愿者5928名、組建志愿服務團隊130多支,針對2296名高齡老人進行服務,提供志愿服務4.32萬人次,存入時間4.529萬小時。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