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2月8日訊(通訊員黃盛)長沙市開福區瀏陽河街道海棠灣社區轄區面積1平方公里,內有五礦沁園金城等6個生活小區,居民住宅樓達50多棟,還駐五礦長沙live商業體等多家企事業單位和300多家門店,常住人口1.5萬余人。海棠灣社區自2019年成立以來,立足社區實際,堅持“黨建引領、凝聚民心、服務群眾、全民共享”的總體發展理念,實施組織聯建、陣地聯用、服務聯做、社區聯治的“四聯機制”,形成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單位、愛心志愿者、社區居民“六位一體”的服務格局,創新推行“一廳三會”工作法,真正在社區實現了“旗幟豎起來,黨員站出來,人心聚起來,服務好起來”,社區居民群眾的滿意度、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品德海棠、品質海棠、品位海棠、品貌海棠”的奮斗目標正一步步變成美好的現實,海棠灣正迅速蝶變成黨群同心、睦鄰友好、美麗宜居的幸福灣。
精心打造“海棠會客廳”黨建主陣地
海棠灣社區打造“海棠會客廳”黨建陣地,與人大代表聯絡站、青年之家對接,形成“一陣地,多中心,齊開花”的格局,全面多樣的服務社區廣大居民,為先鋒黨員、優秀企業單位負責人、業主委員會成員、熱心志愿者、社區居民代表提供展示與議事的平臺,參與社區大事、難事等重大事項的建言獻策。
目前海棠會客廳形成了五項工作制度,明確了具體工作職責和義務,確保在規范的機制保障下開展工作,如例會制度、議題選取及跟進制度、協商討論制度、審議監督制度、人大代表定期值班制度。
通過民主議事會的定期召開及各方積極參與,海棠會客廳已商討決議了轄區內長沙市垃圾中轉園區垃圾臭氣擾民問題、五礦商業大型餐飲店“彪哥的菜”油煙噪音擾民問題、五礦四期房屋外墻保溫層起鼓質量問題、洪山家園老舊小區提質改造等問題,做到及時響應、群策群治。
海棠灣社區開展“九九重陽敬老日,黨群共話和諧灣”重陽節茶話會以及上門慰問孤巢老人活動。
充分發揮“三會”聯動功能
基于“海棠會客廳”的黨建引領平臺,形成了先鋒議事會、物業和業主委員會、志愿者互助會,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及黨員核心作用,聯動各方的參與。
先鋒議事會:通過對社區既有黨組織、愛心企業的評估甄選,由各黨組織及愛心企業的推薦及代表發言,經由現場投票選舉出了12名先鋒黨員、優秀企業代表,擔任先鋒議事會的核心骨干成員。在先鋒議事骨干成員的大力推動下,針對長沙市第一垃圾中轉站臭氣擾民問題,經過聯席會議3場、走訪洽談5次、矛盾調解1次,得以成立市民監督小組,建立了垃圾臭氣擾民問題常態化溝通機制,減少對周邊群眾的影響。
物業和業主委員會:在街道、社區組織下,小區黨支部黨員、業委會成員及樓棟長、物業人員就小區共性問題,如車輛亂停、消防通道不暢、電動車安全隱患大、治安事件頻發等問題,召開討論會議集思廣益,提出全面提質改造的想法。在小區提質改造的過程中,始終堅持項目啟動、如何實施都由群眾投票決定,先后走訪群眾600余戶、召開征求意見會8次、完善項目建設方案5次。通過多方對比評估,在全體業主投票表決后,最終成功引進社會資本,與第三方公司簽訂小區投資改造和后期管理服務協議。
志愿者互助會:在黨組織的號召下,先鋒議事會骨干成員進一步動員企業、物業、業主單位、轄區居民,逐步發展出了一批志愿者代表,已發展并推廣形成了紅色關愛服務隊、橙色幫扶服務隊、金色治安服務隊、綠色環保服務隊、藍色安全服務隊五支志愿服務隊。基于志愿服務管理體系及積分平臺,對100多名志愿者進行動態管理。紅色關愛服務隊為社區困難家庭、孤寡、困境兒童等40余名弱勢群體提供愛心服務,服務超過200余人次。橙色幫扶服務隊幫助解決鄰里糾紛20余起,用生活智慧化解危機。金色治安服務隊協助開展防電信詐騙活動,在疫情防控期間掃碼測溫。綠色環保服務隊組織“綠色聯盟”圓桌會議,開展垃圾分類、藍天保衛戰等環保宣傳活動30余場。藍色安全服務隊開展禁毒知識、安全教育、應急救援培訓宣傳20余場。
海棠灣社區組織開展“濃情冬至日,廉潔包餃子,共享社區情”傳統節日主題活動。
強化資源整合提質社區品質
海棠灣社區積極整合各類資源,從政府政策資源、業委會公共資源、社會資本資源、愛心企業單位資源、專家指導資源、居民群策資源等多渠道入手,聚集資源促進社區提質發展。
近年來,海棠灣社區社區爭取到了社區惠民資金、黨建專項資金、基層服務群眾經費對本社區的傾斜,如投入惠民資金19萬用于鄰里活動中心的建設、區級黨建專項資金9萬用于黨員活動室建設、基層服務群眾經費15萬元用于籃球場提質改造等。為鼓勵優化物業服務,實現可持續的發展,經業委會商議達成一致決議,每月以部分小區公共收益作為物業獎勵金,對其衛生保潔、綠化補種、公共設施維護等服務進行評估考核。社區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出讓業主8年停車位的收益,以社會資本200萬對洪山家園小區停車位、路面、監控系統進行全面提質改造,最終增設了300余個生態停車位、3個電動車充電停車棚、60余個高清攝像頭等。社區積極動員社區愛心企業及個人資源,雄新建筑集團給社區困難黨員群眾送去40份大米糧油;金輝建設集團黨支部向開福區捐款10萬元用于疫情防控;開璽建設集團黨支部為社區及物業捐贈愛心物資。在疫情防控期間,轄區3個非公黨支部、湖南曠代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巢爺老味”餐飲有限公司陸續向社區捐贈了防護服、醫用口罩等防疫類物資和面包牛奶等食品類物資,助力于基層疫情防控。社區邀請并聯合住建局、環保局、體育局、質量監督局、區級街道等上級單位部門,提供專業指導意見,科學規范的落實社區治理。積極發揮先鋒議事會、物業和業主委員會、志愿者互助會的群策群力效能,通過討論、投票、表決推動社區公共服務的落實。
海棠灣社區依托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趣味‘廉’運動,共倡清正風”主題實踐活動。
延伸閱讀:
“一廳三會”工作法制勝寶典
經過海棠灣社區成立以來5年多的不斷探索,海棠灣社區“一廳三會”工作法得到深入實踐并不斷走向成熟,從實踐中我們得到了以下有效的經驗和啟示:
打造骨干引領示范。在黨建引領下,由黨員、企業代表、業主代表、物業代表、核心志愿者、愛心居民是社區治理的“種子”,由這批種子們帶動影響了更多的居民們的參與,成為居民參與的示范者、探索者。
健全制度加強規范。不同利益相關方的聯合,需依托于科學、合理的制度來規范社區議事、選題評選、需求回應等環節。無論是“一廳”平臺,還是“三會”的功能發揮,均制定了規范的工作制度,確保社區服務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鏈接資源促進發展。有骨干、有平臺后,社區的各項問題及需求則有待解決,那么資源整合及實踐成為社區工作的關鍵。以政府政策資源、業委會公共資源、社會資本資源、愛心企業單位資源、專家指導資源、居民群策資源,聚焦社區公共問題,促進社區治理。
“一廳三會”工作法成功案例之一:洪山家園自主提質改造
洪山家園是長沙市典型的拆遷安置小區,是海棠灣社區居住人口最多的小區,擁有20棟居民樓,1395戶4000多居民。幾年前,這個小區是整個社區物業管理和服務最薄弱的小區,房屋設施老舊,內部沒有地下停車場,所有機動車都停放在小區道路兩邊,有的車輛甚至直接壓進花壇綠化帶里,消防通道不暢;而電動車大多都停在樓梯間,私拉電線充電的情況比比皆是;物業人手不夠,小區多處垃圾堆物清理不及時。自2019年社區全面推行“一廳三會”工作法以來,社區黨委和居委會重點加強了對洪山小區治理和服務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業務指導,督促小區迅速成立了業委會、黨支部,組織動員小區居民積極投身小區的提質改造,并鏈接各類資源予以支持,共投資200萬元對小區的道路、停車位、監控系統等進行了全面改造,小區內部和外圍增設了500多個生態停車位、3個電動車充電停車棚、60多個高清攝像頭,大大滿足了業主和外圍商戶停車充電需求,各處安全通道暢通無阻,監控系統也隨時守護著小區安全,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組稿:任瓊縉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