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新聞網9月27日訊 金秋時節,行走在濰坊這片土地上,目之所及,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位于高新區的盛瑞傳動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職工正在加班加點忙生產、趕訂單;奎文區新華路創新創業活力商圈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全市各社會組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近年來,我市堅持“抓規范、促提升,創品牌、爭一流”,強力推進“兩新”組織黨建工作,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率不斷提高,管理制度日益規范,黨員作用發揮越來越突出,黨建“引擎”有力推動了全市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系統謀劃推進 形成工作合力
為了能讓“兩新”組織黨建更規范、更科學,不斷煥發生機與活力。市委研究制定“兩新”組織黨建工作三年行動計劃,每年印發工作要點,列出問題清單、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層層簽訂責任書,將責任落實到單位、落實到人頭。建立市級黨員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市委書記帶頭聯系“兩新”組織,落實“一崗雙責”,為全市各級作出示范。在市縣兩級組織部門設立“兩新”組織工委,依托工商、民政等部門成立6個專業黨委,在15個省級以上園區和118個鎮街設立綜合黨委,建立黨群服務中心,統籌區域內黨建資源,對“兩新”組織進行兜底管理,做到每個“兩新”組織都有一個黨組織“娘家”,構建起條塊結合、上下貫通、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
立足有形有效 擴大“兩個覆蓋”
開展集中攻堅,促進“兩個覆蓋”有形有效。采取“五對比三核實”的方式,全市集中開展5次“拉網式”排查,建立黨建工作臺賬,研發濰坊市“兩新”組織黨建管理服務平臺,完善信息查詢、黨建地圖、督導跟蹤等功能,實現臺賬信息實時更新、常用常新。根據每個“兩新”組織的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建組織擴覆蓋,實現黨的組織應建盡建,黨的工作全面覆蓋。目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覆蓋率分別達到89.9%和88.7%。對黨建工作基礎薄弱、新成立黨組織和沒有黨員的全部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加強工作指導。調整理順了422個黨組織隸屬關系,使每個“兩新”組織黨組織都有一個有效管理的上級黨組織。
堅持分類管理 持續規范提升
著眼建設過硬支部,全面提升全市“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整體水平。以縣市區為單位,對每個黨組織進行綜合評估,分示范型、標準型、一般型、后進型進行管理。堅持抓兩頭帶中間,對示范型黨組織,從市縣直部門單位選派有經驗的黨員干部擔任第一書記,全職駐點抓黨建,共選派第一書記292名。開展“一企一品”“一社一品”品牌創建活動,建設示范點358個,初步形成中心集聚、輻射延伸、覆蓋全域的示范點集群;對標準型、一般型黨組織,逐一指導制定提升方案,推動晉位提升;對后進型黨組織,由縣市區“兩新”組織工委逐個會診把脈,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提升。標準型、一般型、后進型黨組織每年有20%實現晉位提升。
結合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全面落實支部生活日、黨員積分制管理等制度,實行黨員全員進黨校培訓,激發黨員隊伍活力。出臺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規范化建設實施辦法,編印“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實用手冊,印發到每個黨組織,引導他們對照標準開展工作。實施黨建領航,凝聚“兩新”組織發展合力,運用“黨建 ”理念,創新開展崗位競賽、獻計獻策、技術攻關等活動,將黨建工作與人才、公益、文化、發展相融合。
強化工作保障 推進任務落實
按照有場所、有設施、有標志、有黨旗、有書報、有制度“六有”標準,強化陣地建設。按照“市里示范培訓、縣市區集中輪訓”的模式,強化黨務工作者培訓,今年市里先后邀請專家作專題輔導7次,組織培訓13期、800多人次到先進地區尋標對標。落實稅前列支政策,通過財政支持、黨費撥返等形式,為“兩新”組織黨組織開展活動提供充足的經費保障。今年各級財政支持1357萬元,返還黨費236.5萬元。建立“月初提示、每周通報、月末督導”的常態化工作推進機制,月初市委“兩新”組織工委下發本月工作重點,每周通報一次工作進度,月末通過實地查看、電話訪問、隨機抽查、暗訪調研等方式進行督導督查,保證各項任務落實落地。記者 孫孔嘉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