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各地針對跨村治理運轉機制不暢、抱團合作內生動力不足、發展資源互洽能力不強等問題,提出了“黨建強、發展強,一村富、共同富”基層黨建聯合體建設思路,通過依托黨建和發展“雙強”村,采取“龍頭幫帶”模式,輻射帶動周邊各村,實現黨的建設、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等一盤棋推進。基層黨建聯合體應在政治建設、機制完善、項目管理、平臺搭建、資源配置等方面多加著力,在抓黨建、促發展上形成“以強帶弱、抱團發展、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加強政治建設,確保黨建聯合體引領方向
強化政治引領。黨組織的政治引領能力,是其政治功能的集中體現。突出黨建聯合體的政治功能,要通過政治引領煥發出強大的戰斗力、凝聚力和號召力。因此,既要堅持好干部標準,努力打造高素質專業化“領頭雁”隊伍;也要在各村開展黨員示范崗、黨員承諾踐諾等活動,引導各村黨員在鄉村振興戰略中作表率、當先鋒,在服務村民群眾中彰顯政治功能;更要加強各村黨支部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加強分類指導,通過提升中間支部水平、整改后進支部問題,不斷提高基層黨建的“優質品率”。
壓實政治責任。一方面,有責要擔當。黨建聯合體要督促各村黨組織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履行政治責任,堅定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失責必追究。黨建聯合體對主體責任意識不強,黨建工作責任落實不力的黨組織和個人要嚴肅問責、決不姑息,讓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成為常態,倒逼各村黨組織扛起為黨盡責、為民造福的政治擔當,以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責任擔當助推鄉村振興。
完善融合機制,激發黨建聯合體聯動動力
完善區域聯動的共建共享機制。為推動區域各村由“形合”向“心合”轉變,黨建聯合體要按照發展共同謀劃、組織共同強化、事務共同協商、資源共同分享、問題共同排解、活動共同策劃、管理共同提升、職責共同承擔的原則建立合作公約,明確聯合體各成員村的共建事項、共建要求。對區域內聯合共建中產生的經濟、市場、社會等效益,按照“誰共建,誰共享”的原則進行效益分配,不斷激發區域各村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內在動力,并實現區域社會治理由“分散運行”向“跨村聯動”的轉變。
完善“三治融合”的共治機制。黨建聯合體要根據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要求,以村規民約推進村民自主管理,讓村民成為村規民約制定與執行的主體,活化鄉村振興的“內生力”;要通過法治規范村民、村委、政府等治理主體的權利權力,讓村務大事在法律的制約和村民的監督下有效落地落實,夯實鄉村振興的“硬實力”;要充分發揮德治在導引鄉村風氣、整合鄉村集體意識等方面的基礎作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推進鄉村移風易俗,提升鄉村德治水平,建設文明和諧鄉村,深化鄉村振興的“軟實力”。
抓好項目管理,推進黨建聯合體虛實結合
圍繞區域發展,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鄉村振興中涉及的重點項目很多,黨建聯合體要將短期目標和中長期目標相結合,確保各重點項目建設有力有序有效推進,為區域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在區域項目建設的過程中,黨建聯合體要行使好管理職能,對工程建設的全過程管理發揮主導作用,加強項目前期工作,提高工作質量,確保區域內各村有最大的經濟效益,項目投資方取得良好的投資回報率,從而合力推動項目的順利實施。
回應群眾關切,布局較長周期項目。黨建聯合體對區域發展中充滿前景的項目,既要掛圖作戰,做好宣傳推介,讓群眾看到美好藍圖,也要讓他們獲得眼前收益,增進群眾幸福感與獲得感。較長周期項目布局要秉承簡潔實用的設計理念,不斷征求區域干部群眾意見,堅持問題導向,依法依規解決項目中出現的難題;要督促各項目主要負責人嚴格按照項目竣工節點,倒排工期、細化任務,落實安全責任,促進項目高標準高質量建成。
注重平臺搭建,促進黨建聯合體互動發展
搭建學習掛職議事決策平臺。黨建聯合體應以互學共促為目的,為各村搭建黨員干部學習交流平臺、后備干部掛職鍛煉平臺,促進區域內黨員、干部、優秀青年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如通過講習所、講習廊等學習平臺,讓各村黨員干部吃透上級要求,保持政治定力,把黨的主張和決定傳達、落實在基層一線。如以區域黨建聯席會議為平臺,營造“區域大事共商、各村難事共議”氛圍,共同謀劃區域發展、組織建設、民生實事、活動開展等,使“抱團發展、一體推進”的目標得到有效落實,形成強村與弱村百花齊放的局面。
搭建經濟合作三產融合平臺。鄉村振興中,黨建聯合體應結合區域自身特色和需要,在充分論證本地區產業發展可行性的前提下,適時建立區域經濟聯合體、田園綜合體,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凝聚各方力量助力鄉村振興。在尊重各村意愿的基礎上,龍頭村聯合所轄各村建立聯合工作平臺,并根據工作開展需要劃分平臺功能,完善運行載體。對三產融合項目,黨建聯合體要在做“精”農業、做“強”加工業、做“特”第三產業上下功夫,也可建立農工商聯合體,讓先進要素、技術創新在三產項目中相互滲透、緊密交融、互相促進。
整合各類資源,提升黨建聯合體整體效能
整合資源要素。黨建聯合體要依托各村資源稟賦,倡導“資源互洽”理念,合理調配、科學統籌,讓區域內的各類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推動村莊建設、產業布局、交通路網、公共服務、社會管理、休閑旅游“六圖合一”。比如通過串聯區域各村紅色黨建、綠色山水等發展資源,打造黨員教育基地。又如集體經濟發展較好的村安排一定的商貿物業作為鄰村的集體資產,鄰村則配合做好農地整理和配資入股等工作,實現土地、資金、技術等要素的高效流轉與整合。 整合人才要素。黨建聯合體要對選派的第一書記、駐村督導員、大學生村官等駐村工作力量優化整合、精準運用,并著力選派“土專家”到區域各村開展農業知識講座、技能培訓等;也可組建社區化區域服務團,為各村村民提供社區化服務。同時還可物色為人正直、經驗豐富的黨員和村民骨干成立志愿團隊,在街道綜治干部領導下跨村開展促和止爭工作,為疑難問題的商議解決、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提供更多、更廣、更為有效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撐。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