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力量來自組織,組織能使力量倍增。近年來,福建泉州開發區各級黨組織加強非公企業黨建精細化管理,著力提升非公企業黨組織的組織力,逐漸探索出一套具有開發區特色的非公企業黨建精細化管理模式,工作經驗并入選中央黨校“新時代民營企業黨建典型案例”。
明確“四類企業”劃分,推進組織管理精細化
泉州開發區非公企業集聚,擁有近300家非公企業、7萬多名從業人員。全區非公企業建立黨組織123個、黨員1018名,黨組織覆蓋率高達93%。如何更有效實施精細化管理,進一步提升非公黨建成效?
為此,開發區對非公企業黨組織的組織設置、隊伍建設、組織生活、工作保障、作用發揮等方面進行摸查分析,探索出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分類管理的辦法,把園區123家非公企業黨組織分為四大類,其中示范類10家、穩健類26家、成長類53家、孵化類34家,分類采取不同措施,提高組織管理精細化水平。
針對示范類企業,以“創品牌、強引領”為目標,推動黨建和發展深度融合,制定品牌培樹計劃,逐步打造市級、省級乃至國家級黨建品牌,引領園區其它非公企業對標爭先,涌現出九牧王黨委“五心引領”、特步黨委“步步向前”等黨建特色品牌。
針對穩健類企業,以“重提升、爭一流”為目標,劃分為12個黨建網格,建立網格聯建工作機制,通過培訓黨組織書記、派駐機關黨建指導員、加大黨建經費投入等方式,不斷固本強基。天地星黨支部、藝達黨支部已成為市級黨建入章示范點。
針對成長類企業,以“促規范、求達標”為目標,堅持問題導向,抓住重點難點,通過派駐機關黨務工作人員來幫助該類黨組織找準問題根源、制定整改措施,以成效取得企業出資人認同和支持。注意物色、培養合格的企業黨務干部,發展優秀員工入黨,夯實企業黨建的工作基礎。
針對孵化類企業,以“補短板、打基礎”為目標,找準黨建工作的短板與弱點,發揮片區掛鉤領導和具體包片機關黨員干部的指導作用,通過鼓勵企業招聘黨員職工、做好現有黨員職工組織關系轉接工作等渠道,壯大黨員隊伍,創造條件獨自成立黨組織。
創新“四個層面”載體,推進黨建項目精細化
根據轄區非公企業實際狀況,泉州開發區分級建立園區、片區、網格、企業四級黨建工作項目庫,以精細化管理推動黨建項目有效深入實施。
在園區層面,重點抓制度建設。梳理和完善9項支部主題黨日等制度,匯編10項“三會一課”等制度流程圖,印發每月非公企業黨建任務指導性清單(列出每月重點工作、常規工作和特色工作),為非公企業黨組織開展工作提供明晰指導。
在片區層面,依托4個片區黨建工作站,采取黨建載體區域聯合形式,聯動片區內各企業黨組織、黨員,增強黨建實效。如推行“非公黨員學堂”選學制度,每月輪流在片區非公企業黨校開設黨課。先后開展了堅定理想信念主題教育、黨團關愛農民工子女志愿行動等12項片區黨建特色項目活動。
在網格層面,依托黨建典型企業建立黨組織集中活動日、黨員黨性教育日等制度,確保“季季有主題、月月有活動”。已舉辦了主題演講等20多場次的黨日活動。
在黨組織層面,推動和完善黨建項目化管理“五個一”工程:開展一次集中宣傳、建立一套工作機制、打造一批黨建品牌、搞好一次驗收展評、轉化一批項目成果。
激活“四個層面”黨員,推進黨員管理精細化
針對黨員隊伍不同情況,泉州開發區分出四個層次,在理論學習、組織生活、履職盡責、作用發揮、品行道德、遵紀守法等方面對黨員提出不同要求。
對業主黨員,著重引導其誠信守法經營、支持黨建活動開展、促進企業轉型升級、保障員工福利、承擔社會責任,帶頭把黨建工作寫入企業章程。開展非公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強化對黨建的認同感,讓“黨建也是生產力”成為業主的廣泛共識。
對管理層和技術層黨員,突出增強服務意識、創新能力、示范效應,著重引導其在推動企業轉型發展中發揮先鋒作用。大力實施“黨員培優工程”,使黨員員工在黨性鍛煉和崗位歷練中成長為企業的生產模范、科技標兵、攻關能手、理財行家和管理精英。目前,全區非公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和技術層黨員多達856名,占非公企業黨員總數的71.1%。39個黨員科技攻關小組承擔19項重點技改項目,主持或者參與58個課題攻關,已有3個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對生產一線黨員員工,突出愛崗敬業、忠于職守、工匠精神,著重引導其爭當生產能手和道德標兵。選樹一線員工中的技術能手榜樣,引導廣大員工向他們學習,增強黨員員工榮譽感。廣泛開展“講道德,有品行”主題實踐,組織40多支黨員志愿服務隊,圍繞“垃圾分類、文明交通、助殘敬老、助學幫困”等主題開展30多場志愿服務活動。同時充分發揮流動黨員服務驛站作用,安排專人定期聯系流動黨員,確保管理全覆蓋。
加強“四個維度”建設,推進基本保障精細化
泉州開發區不斷加強人才、資金、制度和陣地建設,為非公黨建工作順利開展打造全方位立體保障體系。
在隊伍保障方面,常年保持“雙選聘”黨務干部15名左右,大力加強非公企業業主、黨組織書記、黨務干部、黨員等“四支隊伍”建設,解決“有人干事”問題。舉辦非公企業黨務干部示范培訓班,提高全區非公黨務干部的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召開“雙選聘”黨務干部述職評議會議,不斷提升黨建履職能力。
在經費保障方面,推行“六個一”激勵機制,區財政每年撥付黨員人均活動經費在1000元,每年扶持新組建一批企業黨組織、開展一批黨建特色項目、建設一批黨員教育培訓陣地、表彰一批先進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補貼一批專職黨務干部、慰問一批困難黨員,為企業黨組織、黨務干部和黨員更好發揮作用提供有力保障。近三年,落實各項非公黨建工作經費共計527萬元。
在陣地保障方面,建設1個園區黨群活動服務中心,為園區黨員提供培訓學習、政策咨詢、幫扶關愛、娛樂休閑等一站式服務。完善4個片區黨建工作站、11個網格企業黨群活動服務站和眾多企業黨群活動服務點,形成“區中心—片區站—網格站—企業點”四級服務網絡,打造服務園區黨員群眾的“十分鐘服務圈”。
在制度保障方面,進一步健全完善非公黨建工作制度,每季度舉行非公黨建推進會,開展黨建項目點評。企業黨務干部每年底就非公黨建工作情況向“兩新”黨委述職,考評結果作為黨組織評先、黨務干部評優的重要依據。針對非公經濟從業人員流動性強、年輕人多、互聯網使用頻繁等特點,打造集黨組織管理、黨員服務、手機終端平臺于一體的黨建工作智能信息平臺,提高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信息化和規范化水平。
(責編:陳藍燕、吳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