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Gartner發布了一系列最新魔力象限報告,在IT圈掀起了陣陣“龍卷風”,誰躋身全球第一陣營,誰跌出“領導者”象限,權威定調,眾說紛紜,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憂”。
然而,嘈雜的刷屏討論中,流出有一種困惑的聲音:什么是魔力象限?魔力象限有何“魔力”?小編特地做了一些總結,簡單梳理,科普一下。
1.Gartner的魔力象限
Gartner在IT圈相當于“裁判員”的存在,其對IT行業的研究和解讀頗具專業性,受到業內高度認可。Gartner每年會針對IT行業各個細分領域,發布相應的魔力象限報告。
魔力象限是Gartner對行業中的供應商進行評估比較的一個工具,主要通過一套標準的方法,生成魔力象限圖和相應的分析報告,企業客戶可以根據魔力象限的可視化結果,考慮選擇或投資某個技術供應商。
例如前幾天發布的ABI魔力象限,全稱是“2021年商業智能和分析平臺魔力象限報告”(《Magic Quadrant for Analytics and Business Intelligence Platforms》)。阿里云數據中臺核心產品Quick BI連續兩次入選該領域的魔力象限。
此外,Gartner還陸續發布了”數據科學與機器學習平臺(DSML)”和“云AI開發者服務(CAIDS)”兩大AI魔力象限報告。而這一波浪潮來襲,阿里云憑借AI基礎設施、產品矩陣和開發者服務等優勢,成為唯一一家同時入選兩大AI報告的中國廠商。
2.兩個指標 四個象限
Gartner魔力象限對各個供應商的前瞻性( Completeness of Vision )和執行能力( Ability to Execute )兩個指標進行評估,將全球篩選出來的前20名供應商劃分到領導者(Leaders)、遠見者(Visionaries)、挑戰者(Challengers)和利基者(Niche Players)四個象限中。
- 橫軸的前瞻性:評估維度包括企業的市場理解、營銷策略、銷售戰略、產品特性、商業模式、行業戰略、創新能力及地理戰略,表示企業在行業內的領先度。
- 縱軸的執行能力:評估維度包括核心產品或服務、企業整體生存能力、銷售執行力與定價、市場響應、營銷執行、客戶體驗以及整體運營,表示企業在市場的成功度。
3.每個象限的適用場景
前瞻性表達的是供應商對市場方向的理解以及在市場發展中的作用。而執行能力主要是評估供應商如何參與到市場的日常活動中。 值得一提的是,四個象限各有其適用場景,處于“領導者”象限的供應商并不一定總是最佳選擇。“挑戰者”象限中的供應商擁有強大的產品,更適合需要該產品的企業客戶。同樣,“利基者”象限中的供應商專注于特定市場,為垂直細分市場需求提供了優質的解決方案。
例如,ABI魔力象限中的阿里云Quick BI,在基礎交互式可視化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應用到電商領域具有較高的專業度。對于需要構建統一的大數據平臺系統,實現經營、商品、流量、店鋪、訂單、營銷等各類場景分析的企業,阿里云Quick BI是不錯的選擇。
4.企業客戶如何選擇?
Gartner魔力象限作為相對客觀的報告,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市場的發展和供應商的產品情況。例如相比去年,2021年ABI魔力象限中,有些企業跌出了“領導者”象限,甚至被除名,而更明顯的變化是“利基者”們更向前瞻性集中。這意味著,過去一年受疫情的影響,采購市場有所削弱,“利基者”們更聚焦于技術水平的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Gartner魔力象限是以產品為核心進行評估,而在魔力象限中只顯示了供應商的名稱。不同類型的產品有不同類型的象限報告,因此企業客戶在選擇產品時,除了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對各個象限的適配程度進行分析和判斷,還要分辨清楚供應商入圍魔力象限的具體產品是什么。
總之,魔力象限作為行業的風向標,是企業級客戶選擇產品時重要的參考點之一。對于入圍的20家企業,無論分布在哪一個象限中,都具備頂尖的技術和實力。小編認為,企業客戶選擇供應商和產品時,更需要從自身的實際需求出發,同時結合魔力象限與Gartner其他報告中的見解,以更加契合的產品滿足企業的需求。
本文為阿里云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