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碼脈絡下的簡道云
這一兩年,低代碼已經火爆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地步,但是細細想來低代碼是新產物嗎?
顯然不是。
低代碼這一概念其實早就出現過了,1980年IBM的快速應用程序開發工具(RAD)就被冠以新的名稱——低代碼(此時還未定義)。
由此,低代碼的概念首次面向大眾。
2000年,一家美國公司研究的一項程序可視化編程的項目,做出了4GL“第四代編程語言”,這套編程語言衍生成VPL(Visual Programming Language可視化編程語言)。
2010年,麻省理工重新拾起了這個概念,他們將這一概念運用到了兒童編程領域,由此誕生了風靡全球的Scrath。2014年 Forrester Research正式提出了“低代碼/零代碼”的概念。2018年Gartner提出aPaaS和iPaaS的概念。
自此,低代碼在國外開啟了他的狂奔模式。
一大批優秀的低代碼開發平臺涌現出來,OutSystems、Mendix、Kony、Salesforce、App Maker(Google)、PowerApps(Microsoft)等等。
國外低代碼發展的如火如荼時,國內一些公司也意識到了簡易的程序開發平臺的重要性。
帆軟軟件公司旗下的低代碼開發平臺就誕生于這個時刻。
簡道云作為國內較早起步的低代碼開發平臺,其產品一直走在前列。
簡道云聯合創始人單蘭杰告訴我們,當時公司并不知道低代碼這一名詞,推動他們去做這一個方向的原因是客戶的實際需求和國內14、15年Saas的火爆。
在拜訪客戶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小微企業的數據管理依托Excel,這些小微企業在工作中搜集整理數據最大的弊端是耗費人力。
到這里,簡道云的定位算是確定下來了——為客戶制作一個數據搜集管理的工具。
起初,他們只是想做兩個模塊表單和報表。單蘭杰說:“直到19年這個概念在國內火爆,我們才知道我們做的是低代碼領域的東西。”
雷鋒網也發現包括簡道云在內的很多國內低代碼廠商,一開始都不是以做低代碼為目的,而是因為客戶和市場的需求逐步轉移到低代碼方向。
簡道云上線以后,隨著用戶的增多,其客戶的需求也愈加豐富,產品迭代越來越完善,復雜的操作在簡道云的幫助下只需拖拽幾下,就可輕松完成。智能助手、數據工廠等高級功能比比皆是。
簡道云就是按照客戶需要什么,他們就生產什么的做法去推進和完善的。
單蘭杰表示,低代碼這個定義很寬泛,沒辦法準確的定義,他們一直在做的,就是按照客戶的需求設計。
低代碼本質上是一個種產品設計理念,低成本高效的解決用戶需求,這種理念的產品有很多,諸如一些低門檻的建站工具、設計工具等,都可以稱之為低代碼。
隨著時間的推進,低代碼概念被泛化。自從這個概念被炒起來以后,每個人都想成為風口浪尖中的那只豬。不過很多只是一廂情愿,沒有扎實的基礎,盲目更風是很難做出成績的。
簡道云的困境與出路
如今,低代碼已經從國外火到了國內,行情的火爆吸引了很多企業加入。這個行業已經有些擁擠,想要在這情況下繼續拔得頭籌,簡道云必須主動出擊。
單蘭杰表示,他們正在對簡道云進行優化與改進:
一、打磨基礎模塊,提高解決客戶問題的效率。簡道云的基礎模塊中,表單對外搜集信息、流程引擎運轉數據、儀表盤數據分析,以及消息體系和通訊錄體系等功能。但還有上萬條需求沒能解決,急需他們不斷做出優化。
二、保持門檻優勢,尋找新的拓展方向。簡道云主要功能是讓用戶更高效地解決業務需求問題,保證業務穩定。比如,給客戶提供垂直套件包括輕量級CRM,幫助客戶克服較高門檻的建模任務;為加強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內部協作,減少溝通內耗,提高溝通效率的企業互聯功能。這對一些大公司的供應商管理、代理商管理是很不錯的方案。
簡道云已經做出了實質性的效果。例如,蒙牛在與阿里云的一次合作中,蒙牛的業務管理員就非常認可簡道云。這位管理員試用過很多低代碼產品,其中只有簡道云可以游刃有余地整理蒙牛4萬多人使用的幾十個應用。這期間,蒙牛使用簡道云填補外勤打卡功能、管理員工賬號信息、搭建安全智能會議管理、對接外部系統、搜集整理流程數據等等,極大的提升了蒙牛的業務處理效率。
蒙牛會購買簡道云很多具有搭建權限的賬號,將其分配給IT部門搭建小缺小漏。同時在培訓與管理時由于賬號統一,所到之處沒有拖延與滯后,蒙牛的IT部門也對簡道云的響應速度非常滿意。
另外還有典型的IT公司,以前需要通過代碼開發才能解決的需求,工作量特別大,現在只需簡道云就可以很快搞定。
三、產品應用場景多樣化。簡道云將成為一個為已有業務系統的企業,提供標準化補充的角色。簡道云的系統可以與其他企業的系統更低成本的結合。
另外,簡道云注重把握大中小型企業單位客戶的不同優勢。雖然中小型企業在獲客成本和收益方面不及大型企業,大型企業客戶的續約率和平臺產品的使用范圍要比中小企業好很多,但是小型企業在數量上的優勢也不容忽視。簡道云要做到把握并滿足各類企業需求。
除了以上有方向的改進與優化以外,簡道云也在今年發布了多樣化的開放平臺,例如釘釘考勤,釘釘審批、ERP對接的插件等等。這些平臺降低了用戶的操作門檻,以前需要兩個產品通過代碼開發的形式來對接的任務,現在通過開放平臺插件的方式就可以做到了。
在改進的同時,單蘭杰還表示:“大廠的紛紛加入,使低代碼從業者也充滿焦慮,大廠對這方面的投入非常之大。”
不過華為、騰訊、阿里等大廠主要面向超大型客戶,它們提供專業人員為客戶定制系統,這與簡道云的產品定位有本質的不同。簡道云主要講究業務人員自己來搭建系統,極大地降低了應用搭建門檻,擴大了受眾,讓中小企業也能便捷地實現數字化轉型。
目前低代碼的產品非常廣泛,很多低代碼產品都是互不競爭的,因為它們都是為相應的用戶需求設計的。
比如年初簡道云與宜搭、氚云都處在釘釘的生態之中,保持著良好的關系。
單蘭杰表示,低代碼產品在釘釘的滲透率還不高,它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目前低代碼產品發展還遠遠沒有夠到行業天花板,因此廠商之間不會上演搶人大戰,而是致力于把蛋糕做大。
低代碼原本是云原生,因足夠的開放性而像是粘合劑,可以接入很多其他外部的工具。比如可以將算法放在自己服務器,利用 API 調完以后把結果返回去,實現更多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低代碼還可以解決企業間的信任問題。例如原來只能拿原型工具去跟客戶談,現在只需用零代碼來搭建。在確認意愿和專業度后,低代碼公司就會以極高的效率完成任務,即使有更改,也能通過簡單的調整來滿足要求。
低代碼的價值普及
很多中小企業在嘗到低代碼產品帶來的甜頭后,也逐漸意識到低代碼產品的高效率低價值。而簡道云又會如何利用中小企業逐步攀升的使用意愿,為產品的未來鋪磚呢?
簡道云做了以下兩件事:
一、通過釘釘流量入口,設置便捷的創建模塊。恰逢釘釘計劃轉型成為應用開發平臺,簡道云在其中搭建人事管理等系統,使服務與應用開發的模塊推行起來很方便。
二、與眾多低代碼廠商共同搭建優質模板,并被收編到釘釘平臺。簡道云通過釘釘與企業聯合運營,搭建模板中心,模板中心作為簡潔明了的價值傳遞方式,它有效解決了用戶對于低代碼認知和使用的問題。
簡道云正是通過上面的操作,在釘釘模板中心搭建平臺的入口,并與釘釘應用市場、線下服務商建立聯合運營。這套打法加強了客戶對低代碼的產品認知和市場滲透率。
如今低代碼產品的市場空間廣闊,低代碼產品形態也百花齊放。那么簡道云該如何把握機會彎道超車,在這場熱潮中立住腳跟?
單蘭杰在低代碼的幾大類中曾提到簡道云的一個發展關鍵點——開放與集成。這或許就是簡道云彎道超車的法寶,原因有兩點:
一、簡道云在用戶體驗上將更加開放包容。用戶體驗包含很多方面,產品的功能設計、交互體驗、視覺以及客戶從試用到購買整個過程都需要關注用戶體驗。在這方面給予用戶足夠的開放度與參與度,無形中提升了簡道云的客戶滿意度。
二、簡道云在整合工具方面將不斷擴大優勢。近幾年提高生產力的工具越來越多,除了低代碼工具之外,還有很多諸如RPA工具、業務流程管理、智能辦公硬件等等。簡道云未來將致力于整合這些工具,并讓每個產品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幫助客戶最終實現超級自動化。
一個企業的發展與壯大,不僅要看它的實力,還要看這個企業是否做到想客戶之所想。只有圍繞用戶需求調整發展重心才能走得更遠。
就目前來看,簡道云的客戶仍以中小企業為主。而中小企業對于新型工具的認知和接受程度不太高,如果提高價值傳遞的效率繼續保持高速的增長,對于簡道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只有不急不緩,一步一個腳印才能適配客戶的需求。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