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兼職每天保底賺600元~1000元?“APP拉新”要警惕!
“我這邊可以給大家保證的是,樣板城市每天最低任務收益600~1000元”“如果掙不到600~1000元,全額退款”在某平臺的直播間里,主播正在介紹一款名為“創客聯盟”的App拉新項目。直播間外,林濤被說得動了心,加盟了該項目,但到了真正開始運營項目的時候林濤才發現,情況似乎跟主播介紹的有些出入。
加盟商:完全達不到此前承諾的收入
在數字化時代,不少公司非常重視自身App的推廣,為了實現用戶增長、搶占市場份額,紛紛推出有償吸引新用戶注冊的活動,這就是所謂的“App拉新”。而有的商家瞄準其中商機,將多種App拉新的項目集合起來,形成項目、搭建平臺,以“高傭金、低門檻、時間自由”為優勢進行宣傳,吸引投資人參與其中。
直播間里,主播對項目的介紹讓林濤動了心,隨即在直播間交了100元的定金,林濤介紹,“當時主播保證說一個月可以掙2萬多元,一個月就能把加盟費掙回來,一個月掙不回,差多少補多少?!痹趯Ψ降谋WC下,林濤又交了26800元的加盟費,并與對方簽訂了一份《技術服務協議》,對方為林濤提供了名為“極速推”App的系統,并給了他系統登錄入口,相關任務在自己的手機上即可操作。
林濤表示,當時工作人員介紹,公司有800多款App,簡單注冊類的有600多款。“他(工作人員)說證券類、實名類、綁卡類的任務咱不做,只做簡單注冊類,平均一個任務的收益在20~30元?!绷譂f。
在林濤提供的雙方簽訂的《技術服務協議》中,記者看到了一份《合作確認書》,其中提到,“甲方按照乙方指導操作要求下,乙方為其規劃平臺任務產值一人一天的產值在600—1000元?!钡斄譂蜷_“極速推”App的后臺后卻有點傻眼,“后臺一共能看到200多款App,其中銀行卡類、證券類的App就有180多款,簡單注冊類的基本沒有,即便是實名注冊類的大部分任務的收益也只有8~10元?!?/p>
在林濤提供的操作后臺的截圖中,記者看到,收益一欄為159.5元,“這159.5元的收益也是我和朋友兩個人花了三天的時間做出來的,基本上把能做的任務都做了?!绷譂嬖V記者,自從開始做任務后,自己手機接到的詐騙電話就沒斷過,“加盟之前沒什么虛擬號碼給我打電話,沒人知道我的號碼,自從開始做任務后,全國各地各種各樣的虛擬號碼都知道我是誰?!?/p>
眼見實際收益與前期的宣傳內容嚴重不符,林濤向公司提出了退款申請,但對方直接表示不退款,且沒有說明理由。
公司:可能存在過度承諾情況
根據林濤提供的公司地址,記者來到推出該項目的公司。在表明來意后,公司負責市場的一名魏姓經理出面進行了答復。
針對林濤提到的前期承諾有800多款App,但實際只有200多款的情況,魏經理表示,“800多款App指的是我們后臺總的數據,但這800多款是階段性更新的,維持在平臺上的App可能有300款左右。我們基本上一周至少更新一次,一次更新15款左右,客戶后臺能看到的App數量基本維持在300款左右?!?/p>
“我們合作客戶他可能只想做那種簡單輸個手機號碼、驗證碼就可以的任務,我們也有,但是相對來說肯定少。”魏經理表示,針對客戶提出的此前直播間承諾大部分App不需要個人信息的情況,“可能是中間環節我們業務員存在過度承諾的情況”。
對于每單任務收益平均在20~30元且每天保底收益600~1000元的說法,魏經理解釋:“我們的每個任務收益有高也有低,不是固定的,要根據市場進行調節,是一個平均價格。我們有各種類型的任務,把各種類型的任務結合起來,平均每個任務能有20~30元的收入,這么算下來,每天應該會有600~1000元的收入,如果客戶只想做他認為簡單的任務,那他們肯定達不到這樣一個收益?!?/p>
針對退款難的問題,魏經理表示,雙方在這方面存在分歧點,“我之前和同事聊過,同事說這事(退款)也能協商,客戶說要退還所有費用,公司根據后來的成本也要給一個協商的時間?!蔽航浝砀嬖V記者,如果真的與客戶協商不成,“我們也告知過客戶,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維護自己的權益?!?/p>
律師:面對高利誘惑應防范投資陷阱
“有些App拉新項目平臺在法律上是合法的,大家可以進行投資參與其中。但是在某些項目運營上,也存在一些可能含有欺詐、詐騙的情況?!北本┦杏疲希┞蓭熓聞账婀ぷ魑瘑T會副主任路一林律師介紹,這種情況通常表現為虛假宣傳、欺詐行為。
如何判定這個投資項目是否存在欺詐行為,路一林告訴記者,“根據民法典的規定,如果公司確實存在故意隱瞞應當告知的真實情況卻沒有告知,受欺詐人因公司的欺詐行為陷入錯誤判斷,則認為欺詐行為與錯誤判斷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受欺詐人是基于錯誤判斷作出決定,如果滿足了這幾個條件,則投資項目涉嫌欺詐行為?!?/p>
面對高利誘惑的投資項目,投資者應如何防止被騙?路一林表示,“要看企業是否取得營業執照,此外,還要關注對方的宣傳內容,看看是否有‘無風險高收益’‘穩賺不賠’等類似的介紹,如果有就需要特別謹慎?!甭芬涣指嬖V記者,在投資前還要考慮項目是否符合市場規律,“比如說有些產品的收益率特別高,這可能就不符合市場規律?!贝送?,路一林提醒,投資前要考慮自身的經濟實力是否具備相應的抗風險能力,投資不能超出自己的經濟實力。
路一林提醒,投資者一旦發現被騙,如果涉嫌刑事犯罪,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警;如果只涉及民事欺詐或者經濟糾紛,可以通過調解、仲裁和法院起訴的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注:文中林濤為化名)
求職兼職,要避開這些陷阱
又到一年求職季,打工者在努力找到工作的同時,要小心“求職陷阱”,避開套路和騙局。求職過程中常見的“坑”主要有哪些呢?
傳銷陷阱
傳銷是指組織者或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其繳納費用或者以購買商品等方式,取得加入或發展他人的資格,牟取非法利益的行為。一般以親友極力推薦的途徑傳播,基本都以輕松賺大錢、無需面試直接上崗為噱頭。傳銷面試或工作地點都比較偏僻且轉換頻繁,公司業務不能清晰說明。
防范提示:務必清楚傳銷屬于違法行為,在求職中要了解傳銷的基本特征,對發展下線的宣傳,要保持頭腦高度清醒,防止陷入傳銷設計的圈套中。如果不慎進入傳銷,在確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時間脫身報警。
黑中介陷阱
一些非法職業介紹機構以介紹工作為名,向求職者變相收取各種名目費用。他們的典型特征是沒有人力資源服務許可等相關資質,以冒充或偽造相關資質騙取求職畢業生信息。往往收取高校畢業生報名費、服裝費、體檢費、培訓費、押金、崗位穩定金、資料審核費等費用。畢業生入職時,不法用人單位編造各種理由拒絕畢業生上崗或中途辭退。這些非法職介機構即便提供了崗位信息,往往也是與高校畢業生需求不匹配甚至虛假的就業崗位。
防范提示:求職時,應當優先選擇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和正規市場中介機構,對市場中介機構應了解其經營范圍是否包含職業介紹業務,是否有《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與市場中介機構簽訂協議時,不要輕信其口頭承諾,一定要看清簽約的內容,不要盲目簽字。要謹記,應聘工作本身并不需要任何費用,對于將先交費作為條件的招聘面試實習等都需要謹慎對待,核實有無收費的法律依據。如交費一定要求出具正規發票并加蓋單位公章,為可能發生的糾紛維權保留證據。
“刷單詐騙”陷阱
一些詐騙分子打著高薪兼職、點擊鼠標就賺錢、刷單返現、抖音快手點贊員等幌子進行詐騙。其特點是門檻較低,號稱輕松兼職、薪酬豐厚。
防范提示:不要輕信既輕松又賺錢的好差事,應了解當前崗位的市場薪資水平,明白天上不會掉餡餅,掉下的往往是陷阱。同時注意個人信息安全,不要輕易泄露銀行卡、網銀、支付寶等密碼信息,不要隨意打開陌生網址鏈接。
“培訓貸”陷阱
個別中介機構或用人單位以高薪就業作為誘餌,向高校畢業生承諾培訓后包就業,但須向指定借貸機構貸款支付培訓費用或直接收取培訓費用。培訓結束后,相關機構或用人單位往往難以兌現承諾,或推薦的工作與原先承諾相差甚遠,畢業生可能會面臨背負高額借貸或投入高價培訓費用,又沒有實現就業的不利局面。
防范提示:要增強辨別意識,看中介機構或企業是否合規合法且經營正常,看其經營范圍是否包含培訓內容,看承諾薪資是否與社會同等崗位大體一致,慎重簽署貸款協議或含有貸款內容的培訓協議,注意保留相關材料。一旦發現被騙,立即向有關部門報案。確有需求參加職業培訓的,請到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官方網站查詢公布的正規培訓機構。
綜合上述案例,提醒廣大求職者:
一是求職時,通過合法的、正當的、信譽好的信息渠道來掌握和了解招聘信息,可以到各地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公共招聘網站,以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推薦認定的誠信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網站求職。
二是應聘時,保護好個人信息,填寫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不要過于具體,應該把重點放在工作和學習經歷上。接到招聘邀約后,盡量多和有一定社會閱歷的親朋好友溝通情況,冷靜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及時上網核實相關信息,特別是要到市場監管部門的官方網站查詢該用人單位注冊或者備案情況,若查不到相關信息就說明該單位可能不存在。
三是一旦遭遇上述求職陷阱,或遭遇惡意解約等情況,請立即撥打12333電話或前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投訴舉報。如果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或傷害,請立即向公安機關報警。
(綜合來源:央視網、人民日報APP、人社部官網)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