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商三代,葛鵬接過了父輩手中的家族米業生意,面對著不斷變化的互聯網環境,他感受到了品牌商、經銷商生意轉型之痛,也清楚地明白需要探索新模式。兩年前,葛鵬和京東新通路聯合倉開啟了合作,此后傳統生意開始了數字化轉型,搭建起了一條高效透明的分銷通路,實現了線上年銷售額從0元到了億元的提升。
七年之癢,危機四起
如果不是兩年前參加了一個活動,葛鵬怎么也想不到,令自己一籌莫展的國精米業品牌經銷生意,終于有了一個新出路。
葛鵬是85后,也是一名標準的“商三代”, “我爺爺從改革開放開始,就一直在安徽做糧油生意,最開始是糧食貿易;直到90年代,我父親開始做糧食加工,后面一步步擴展”。2011年,在安徽淮南市,一個占地3萬平米的糧食產業園拔地而起,葛鵬的家族生意也從父輩的糧食加工,擴展到了現在從種植、收儲、加工到銷售的整個產業鏈,大米銷售也從安徽擴展到全國。
國精米業倉庫
經過7年的發展,國精米業的生意體量在一步步擴大,但問題也不斷挑戰著這位商三代:“自家的大米品牌走的是傳統經銷渠道,現在暴露了很多問題,比如我們想在深圳深耕,也想打開周邊空白市場,但這套經銷體系的搭建非常難。”葛鵬感受到了作為商三代的壓力和期待,“我也想建立自己的渠道,但我知道投入的資源會很大,見效會很慢”。
葛鵬在看機會。
搭建分銷體系 從0元到年銷億元
機會就出現在葛鵬參加的新通路聯合倉招商大會上,葛鵬說,“當時在現場聽就知道這個模式行,走線上、有渠道、整個通路都很規范透明……”
2018年5月,國精米業就開始了和新通路的合作。合作半年后,第一場線下訂貨會就開始了,葛鵬說:“當天活動現場銷售額就近200萬,那也是首次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而之后的第二場訂貨會,更是創下了銷售額近600萬的歷史新高。
說起合作里讓他印象最深的事情,葛鵬表示不僅僅是線上線下的多樣營銷玩法,如訂貨會、優惠券投放、訂貨滿返、滿贈滿減以及終端客戶陳列獎勵等等;更是基于京東掌柜寶APP的大流量、強曝光運作,讓自家的商品直接觸達到門店客戶、區域客戶,而不是和從前一樣,只能依靠傳統的線下經銷渠道。
聯合倉老板葛鵬
除了拓展空白市場外,在市場做深耕也是葛鵬一直以來的心愿。通過新通路平臺的分銷寶代理,國精米業招到了7家品牌代理商,成功地將市場從深圳本土擴展到外埠,“客戶也從糧油店不斷擴展到了便利店、超市、KA賣場、餐飲渠道等等,這讓我們一下就打開了客戶體量,也覆蓋了除深圳之外的市場”。而這也讓品牌商、代理商和終端門店實現了多方共贏,一家東莞經銷商通過京東新通路代理了國精米業品牌,全年收入額增長了1800萬元。
葛鵬說,“借助京東新通路的平臺整合活動資源、系統、團隊,我們搭建了一套完善的分銷體系,并通過這套體系,實現了線上生意從0元增長到月銷千萬的突破,客戶數也增長了70%”。
效率提升,管理提質
除了分銷體系的搭建、線上市場的開拓,葛鵬還能感受到的變化是管理的提升,“這不僅僅是指管人,更是管生意、管資源”。
從合作以來,新通路在當地的客戶經理每個月都將定期給國精米業的業務員進行系統、銷售等相關培訓,并和業務員一同線下拜訪客戶。而公司及其下屬經銷商的近百名業務員也都使用了京東地勤APP,實現了一線業務人員的信息化管理,在提升了效率的同時,也更加方便透明。
倉庫內全自動包裝生產機器
而商家后臺提供的進銷存數據、訂單數據、分銷數據,則更讓葛鵬清楚地進行經營分析、制定營銷策略,真正實現了傳統線下生意向數據化的轉型。葛鵬說:“現在渠道更透明了,終端更可控了,這極大地降低了外埠生意的管理難度。”
今年疫情期間,葛鵬知道大米是市場剛需,為了保障消費者的需求,1月底就決定將聯合倉復工。葛鵬說自己雖然擔心有些渠道恢復周期會比較長,但之后還將會和新通路一起,基于不同的客戶需求,開發出平臺專屬的定制化產品,并繼續拓寬產品的分銷網絡,“繼續做好商三代的新生意”。
(責任編輯:王擎宇)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