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經濟運行平穩開局,1-2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0.5%。3月份受國內外錯綜復雜形勢、疫情等影響,當月收入增速同比回落至3.4%。4、5月份,疊加集中實施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等影響,財政收入有所下滑。隨著疫情逐步好轉、穩經濟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6月份財政收入企穩回升,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5.3%,增幅由負轉正。當月,全國共有25個省份財政收入實現正增長。總體看,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較好。
上述描述出自財政部8月30日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下文簡稱《報告》)。《報告》稱,受疫情等因素沖擊,全國財政收入增幅有所下降。
據財政部官網。
地區間財政收入分化明顯
中、西部正增長,東部和東北地區收入負增長
上半年,受疫情、產業結構等因素影響,地區間財政收入分化比較明顯。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收入增幅分別為-1%、13.7%、16.5%、-3.5%。
《報告》稱,中西部地區收入增幅較高,主要是能源資源類行業增收帶動,其中山西、內蒙古、陜西、新疆分別增長44%、49.4%、34.7%、40.9%,持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東部地區中,福建、山東、浙江保持平穩增長,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幅分別為6.7%、6.3%、4.2%;廣東小幅下降0.5%,降幅比1-5月收窄2.5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增長8.9%。
全國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5221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累計增長3.3%,按自然口徑同比下降10.2%。中央、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增長1.7%、4.7%。全國稅收收入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上半年增長0.9%,呈逐步恢復態勢,按自然口徑下降14.8%。
國內增值稅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下降0.7%,其中,6月份下降1.1%,降幅比4、5月份明顯收窄,主要是工業增加值、服務業生產指數等相關經濟指標逐步改善。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等分別增長3.2%、8.7%、14.9%。多渠道盤活閑置資產帶動非稅收入增加,上半年全國非稅收入19657億元,增長18%。
多種政策工具協同組合
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加大減負紓困力度
《報告》稱,針對市場主體需求完善財政宏觀調控,財政部注重多種政策工具協同組合,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等,不斷加大減負紓困力度,上半年新增退稅減稅降費5074億元、辦理退稅18455億元。
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公交等公共交通運輸服務以及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資快遞收派服務,免征增值稅。暫停航空運輸和鐵路運輸企業預繳增值稅一年。延續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
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生產經營出現暫時困難的所有中小微企業、以單位方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可申請緩繳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保費單位繳費部分,緩繳實施期限到2022年底,期間免收滯納金。以個人身份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體工商戶,2022年繳納養老保險費有困難的,可自愿暫緩至2023年底前補繳。
2022年出現中高風險疫情地區的市縣,可對因疫情嚴重影響暫時無法正常生產經營的所有參保企業,按每名參加失業保險的職工不超過50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留工補助,政策執行至2022年年底。
將地方防疫相關資金納入“三保”范圍
確保不因資金問題影響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
《報告》顯示,財政部門努力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切實保障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種費用”是一項舉措。
財政部表示,及時安排經費支持科學快速處置局部突發疫情。強化對疫苗接種、藥物研發等資金保障,將地方防疫相關資金納入“三保”范圍,確保不因資金問題影響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
此外,財政政策靠前發力,協同推進產業鏈供應鏈企業復工達產。如加大對民航等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企業紓困力度。暫停航空企業分支機構預繳增值稅。退還航空運輸業企業留抵稅額。
自5月21日至7月20日,以保最低運行航班量和保安全飛行為目標,對國內客運航班實施階段性財政補貼。據統計,政策實施最后一周(7月16日至7月20日),國內航班日均執行航班量達9867班次,比實施國內客運航班財政補貼第一周增長119.3%。
采寫:南都記者 趙唯佳 發自北京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