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聚焦建筑機器人的研發和推廣應用。 資料圖片
多重需求驅動之下,代建站上行業新“風口”。輕資產運營,最看重的是代建企業的操盤管理能力以及品牌影響力,不同的企業利用各自優勢走出不同的路線。
碧桂園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需求,憑借建筑機器人的強大實力,在代建賽道邁出堅實且穩健的步伐。與傳統建造不同,科技建造體系具有低碳環保、高質量、高效率等顯著優勢,助力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成為碧桂園穿越周期的利潤增長點。
十四五期間代建市場或達2000億
代建業務被市場期待成為“下一個萬億級藍海市場”。據統計,截至目前已經有至少40家房企入局代建,碧桂園、龍湖、旭輝、金地等頭部房企均在2022中期業績發布會中對代建有最新表態。
在8月份投資人電話會議上,碧桂園總裁莫斌透露,碧桂園正與很多地方政府接洽中,以代管代建代銷模式積極承接政府的保交樓任務。
新周期下,龍頭房企大力進軍代建業務,一方面,全國諸多城市已出臺措施提升保障性住房籌建規模,除傳統安置房外,公租房、人才公寓、共有產權房等多種新業態保障性住房建設需求增多,產業園區、產城融合、市政配套設施等多元城市服務業務機會快速提升。
另一方面,由于部分民營房企遭遇流動性危機,地方城投及AMC(資產管理公司)成為接盤方,而AMC本身并無操盤能力,這又將帶來大量的代建需求。因此,為紓困類項目提供代建服務,將是未來2-3年的市場機會點。
據海通證券測算,“十四五”期間,代建業務的市場容量或將達到2000億元左右規模。中指研究院指出,2017年以來,房地產代建業務的凈利潤率水平始終高于25%,到2020年達到25.4%,高出傳統房地產凈利潤率超10個百分點。基于傳統房地產行業與代建業務發展趨勢來看,具有較高盈利能力的房地產代建未來發展潛力較為可期。
碧桂園聚焦建筑機器人的研發應用
與傳統代建平臺不同,新入局的龍頭房企利用各自優勢走出不同曲線。比如,碧桂園響應國家戰略需求,積極聚焦建筑機器人的研發和推廣應用,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的發展藍圖已初現端倪。
目前,博智林機器人已形成12個建筑機器人產品線,遞交專利有效申請3700多項,獲授權超2000項。相關機器人技術已在國家科技成果鑒定中獲得五項國際領先、一項國際先進的綜合評價。
佛山順德鳳桐花園是博智林建筑機器人首個商業應用項目,已累計進場機器人35款70余臺;碧桂園汕頭金平項目首次完成建筑機器人“多機施工系統”驗收,共有8款施工機器人、6款運輸及上料機器人、5款集中工作站開展多機協同裝修施工作業,初步構建了完整的全周期施工閉環。
此外,博智林機器人還參與了全國鐵路規劃中的重要項目——中鐵建工廣州白云站項目的施工,4款建筑機器人施工完成后,現場實測結果皆符合質量要求,獲得相關合作伙伴的肯定。
截至2022年8月,博智林已有30款建筑機器人開啟商業化應用,累計應用施工超1000萬平方米,逐步實現人機協同、多機協同操作,探索在復雜的施工場景中開展大規模施工,形成了覆蓋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建造系統解決方案。
智能建造、建筑機器人迎來風口
當前,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也是一項長期任務。響應國家戰略需求,建筑機器人被行業寄以厚望。
眾所周知,傳統建筑行業材料浪費、碳排放量大、用工難等問題日漸突出,尤其是“雙碳目標”提出后,建筑行業轉型升級顯得更為迫切。建筑機器人通過標準化施工以及數字化、智能化的系統管理,可通過材料算量系統減少建材浪費,減少碳排放,讓科技建造體系從“能用”到“用得好”。
代建藍海下,以建筑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建造技術,在我國將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2022年6月,碧桂園整合科技建造體系上下游關鍵內部資源,全新成立科技建筑集團,將依托BIM數字化、新型裝配式、建筑機器人自動施工等新技術、新體系,引領行業工業化、智能化水平躍遷,推動產業生態升級。
“機器人建房子”的建筑行業革命正在到來。碧桂園作為房地產行業龍頭,擁有行業少有的全產業鏈資源優勢,有力地助推博智林機器人的產品迭代和智能建造解決方案的完善升級。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隨著建筑機器人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憑借機器人賦能的優勢,代管代建業務有望成為碧桂園穿越行業周期的利潤增長點。
文/南都·灣財社記者 王艷玲
制版:李美鈺 鄧詩君 豐衛平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