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閱讀了《要事第一》這本書中的關于時間管理的一些見解,在此分享給大家。
這本書的本質是講時間管理,作者對時間管理的起源與發展做了總結,大致歸類為三代時間管理。
第一代時間管理:把你要做的時間寫在便簽或者備忘錄上,希望一天下來,完成了打算做的很多事情,可以從表中將它們劃掉。如果有未完成的事情,就將它們放到明天。
第二代時間管理:這一代是“計劃與準備”,強調效率、個人責任感、確立目標,事先做計劃。
第三代時間管理:這一代是“計劃,排序,控制”,需要花時間來明確自己的價值觀和優先考慮的重點。為了你的價值觀,你制定了長期、中期、短期目標,將自己的每一天的活動都進行優先排序。
這三代時間管理讓我們的效率得到長足的進步。但是,即使你成功,獲得了更好的物質基礎,是否還是會感到重要的事情和花費時間的方式之間還存在差距。
經典著作《思考的人》 的作者詹姆斯·艾倫說, “一個人的生活狀態來自他的內心狀態; 他的思想轉變成行為, 而他的行為造就性格和命運。 ”
作者提出了第四代時間管理:包含前三代的優點,增加了模式的重要性。
我們看的方式(模式) 導致我們做什么(態度和行為) , 而我們的所作所為帶來我們在生活中獲得的結果。 因此如果我們想使結果產生重大變化, 僅僅改變態度和行為、 方法或技巧是不行的, 必須改變產生它們的基本模式。 如果我們試圖改變行為或方法而不改變模式, 模式最終會壓到這種改變。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