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核工業高質量發展
余劍鋒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核工業因黨而生、跟黨創業、向黨而興。回顧新中國核工業67年的發展歷程,之所以能夠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最重要的一條經驗是: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揮制度優勢,統籌各方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對核工業改革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核工業鑄就新輝煌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集團”)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心系“國之大者”,強化政治擔當,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核工業高質量發展,堅決筑牢國家安全戰略基石,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產
提高政治站位 抓好主責主業
中核集團黨組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第一議題”制度,對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第一時間專題研究、專門部署、專班推動、專項督辦,忠誠擁護“兩個確立”,真正做到“兩個維護”。
加強政治建設,牢牢把握發展道路和方向。中核集團黨組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領導班子的必修課,堅持提高政治能力,正確把握政治方向,堅定站穩政治立場,嚴格遵守政治紀律,自覺把講政治貫穿于黨性鍛煉全過程。充分發揮黨組(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的重要作用,在維護國家戰略安全、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擔當作為、真抓實干,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生根。
聚焦精準有效,重大工程任務得到有力落實。中核集團黨組全面加強組織領導,一手周密部署疫情防控,一手全力保障重大工程建設,中核集團黨組成員深入重大工程一線指揮協調、督促督戰。優化管理模式,調動優勢資源力量向重大工程匯智聚力,開展重大工程建設幾萬人“大會戰”,保持“7×24小時”高強度密集攻關。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現場參建單位10余家,建設人員約1.1萬名,各參建單位共同成立華龍一號黨建工作聯合委員會,以大黨建整合力量、凝聚人心,將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工程建設優勢,設立黨員責任區和黨員示范崗,成立青年突擊隊,哪里有困難,就把黨員派到哪里,保證各項指標任務的順利完成,推動華龍一號工程高質量建設。
立足求活求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步伐更加鏗鏘有力。中核集團黨組把科技創新擺在核工業發展的戰略核心位置。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著力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集全系統研發設計力量,開展重大核心技術集中攻關,確保關鍵核心技術不受制于人。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全面推進“小核心、大協作”的創新體系。核工業各領域的科技成果競相涌現,“國家名片”華龍一號示范工程全面建設投運,全球首座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并網發電。
全球首座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并網發電
堅持系統觀念 健全責任體系
中核集團黨組牢固樹立抓好黨建就是最大政績的理念,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系統推進黨的建設各項工作,逐步構建起領導有力、制度健全、責任明晰、運轉高效的黨建工作體系。
黨的領導深度融入公司治理。中核集團黨組明確細化黨組(黨委)功能定位和具體權責,細化黨組(黨委)在決策、執行、監督各環節的權責和工作方式。有效落實黨建工作進章程、董事長和黨組(黨委)書記一肩挑、黨組(黨委)研究討論作為企業決策重大經營事項前置程序。黨組、董事會、經理層權責明晰、高效運轉。在所屬科研事業單位中全面推行黨委領導下的院(所)長負責制,在科研院所改革中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確保科研工作始終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發展目標。
健全黨建工作領導體制。成立中核集團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有效落實黨組成員基層黨建責任區和聯系點制度。認真落實黨組成員赴基層調研黨建、廉政、安全、保密等“四必講”機制。在中央企業中率先開展新時代黨的建設戰略研究,發布中央企業首個黨建質量管理體系,著力抓好“六個有機統一”:黨組(黨委)發揮領導作用和公司其他治理主體依法行權履職有機統一,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和市場化選人用人有機統一,黨組織設置與企業組織架構運行有機統一,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有機統一,黨內監督與企業內部監督有機統一,黨建責任與經營責任有機統一。
擰緊管黨治黨責任鏈條。嚴格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用好考核“指揮棒”,全方位開展黨建工作考核評價,將黨建考核結果與成員單位班子成員年薪和總部部門績效工資直接掛鉤,推動黨建工作考核與生產經營業績考核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全面推行基層黨支部評星定級,帶動全系統明責履責、考責問責體系上下貫通,基層黨建實現從“要我做”向“我要做”、從“做不做”向“好不好”的明顯轉變。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辦公樓
夯實基層組織 筑牢戰斗堡壘
中核集團5.8萬余名黨員、3300多個基層黨組織是核工業寶貴的組織資源。中核集團黨組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凝聚起廣大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磅礴力量。
堅持固本強基,讓紅色陣地更加牢固。堅持“四同步、四對接”,即黨的建設和國有企業改革同步謀劃、黨的組織及工作機構同步設置、黨組織負責人及黨務工作人員同步配備、黨的工作同步開展,實現體制對接、機制對接、制度對接和工作對接。基層黨組織實現了應建盡建,在有形覆蓋基礎上推進有效覆蓋。鞏固基層黨支部標準化建設成果,針對不同性質、不同層級、不同領域、不同所有制單位,加強調研、分類指導,形成混合所有制企業、科研院所黨建工作模式和典型經驗。
突出凝心鑄魂,讓紅色傳統永放光芒。在重大工程項目現場組織開展“委員進支部”“黨員進班組”活動,通過“結對子、促安全”“每月同吃同工作半天”等舉措,黨員骨干與班組工人交流談心,及時進行技能幫扶、安全教育、心理疏導,將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工作。“問題不過夜、24小時響應”“有事兒找書記、找黨員”的工作氛圍深入人心。通過激勵評先、選樹典型、開展創新創效、勞動競賽等方式,為職工職業生涯發展、崗位成長提供通道和平臺,激發干部員工立足崗位、創造價值的內生動力,組織關心關愛奮斗者,在廣大職工中樹立奮斗幸福觀。
激活紅色引擎,讓紅色基因煥發活力。開創黨建協同促創新的產學研用新模式,在我國核電自主創新重大標志性工程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建設中,與清華大學通力合作,聯合開展“黨建促重大科技”專項活動,集中優勢力量、強化開放協同。這支跨產業鏈、跨單位組成的項目團隊,把黨組織建在科研一線、建設工地上,定期開展集體學習,聯合攻堅攻關,推動解決一批“卡脖子”難題,構建起區域統籌、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共建共享的工作體系。
“黨建要論”系列文章:
章建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能源安全新戰略 科學有序推進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汪海洲:著力構筑各族群眾共有精神家園
姜輝: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的科學理論
馬森述:賡續紅色血脈 將偉大自我革命推向縱深
倪邦文:抓好后繼有人根本大計 培養造就堪當時代重任的接班人
來源:2022年第5期《黨建》雜志
監制:張振明
責編:劉文韜 陳蓉
編輯:朱琳瑄
制作:朱琳瑄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