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最美綠色高速”之稱的云茂高速(信宜段)。 通訊員 供圖
信宜市聚焦“努力把信宜建設成為一座生態發展區的現代活力之城”戰略目標,以打好“生態牌”“旅游牌”“民生牌”為著力點,凝聚廣大黨員群眾力量,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生態效益。信宜在高質量建設生態發展區的現代活力之城進程中,不斷擦亮黨建紅與生態綠兩組底色。
在2021年度茂名市各區(縣級市)、經濟功能區經濟社會發展考核中,信宜以扎實的工作榮獲第二名。其中,中山大學、生態環境部華南環科所信宜水環境治理中心智慧平臺項目獲茂名縣域發展最滿意的“生態環保”項目。
鎮隆鎮十里花田。 通訊員 供圖
▎打好生態牌,走好綠色路
信宜市以治水、治林、治氣為主基調,推行《信宜市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等內容,落實黨政同責硬任務,組織黨員干部、技術人員靶向作業,形成精準化研討、項目化分責、倒逼式整改。一是“凈”水。通過將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河長明確到各條河流和各宗水庫,將責任傳導到治理末梢,切實壓實各級河長責任。624名黨員干部去年累計巡河27817次,發現并整改問題5212個,整改率為100%,實現了河長巡河治河常態化,有效鞏固河流治理成果。二是“綠”林。各級黨組織持續深入開展“綠化信宜大行動”,新建(提升)森林景觀林帶34公里,建設33個森林家園、8個森林公園和174個鄉村綠化美化示范點,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8.28%,拓展了旅游資源。三是“治”氣。以黨建強聯手開展“城區揚塵綜合治理”行動,聯合交警、交通部門開展定期路查路檢,加強“黑煙車”治理和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監管,對全市加油站油氣回收治理進行檢查,自加壓力,新增建設四座空氣監測站,對重點路段、建筑工地等實施揚塵在線監測。2021年,全年空氣優良天數為360天,AQI達標率為99.4%。
外暢內達的交通環境讓信宜市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通訊員 供圖
▎打好旅游牌,構筑詩和遠方
信宜市依托豐富的山林水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產業,以黨組織領航、黨員帶頭,抓好規劃設計,完善基礎設施,強基固本富民。如環城碧道周邊村召開黨員大會、村民大會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碧道建設和運營管理,推進139公里環城碧道建設,其中“錦江畫廊”碧道建成運營,得到省委肯定;錢排鎮入選首批“廣東省旅游風情小鎮”,李花谷-雙合村農文旅產業結合帶摘得茂名縣域發展最值得推廣的先進經驗項目第一名;鎮隆八坊村獲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云茂高速被授予“最美綠色高速”。通過發揮生態效益驅動旅游興市,去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254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49.63億元,分別年均增長18.3%和27.0%。接下來,各鎮(街)黨(工)委將不斷打造綠色增長極,展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如平塘鎮黨委利用馬安村3萬畝的竹海和1萬畝的高山草甸的豐富資源,重點建設聯通雙合至馬安的萬畝竹海高端避暑特色民宿景區以及馬安至高速出口的產業帶,全力打造生態旅游特色小鎮。
信宜愈顯綠色發展之美。 通訊員 供圖
▎打好民生牌,提升幸福指數
信宜市緊緊圍繞促進鄉村宜居宜業,打造生態宜居化、生活美如畫的人居環境,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提升群眾生活滿意度及生活幸福指數。一是治水科學化。以科學、系統、流域治理的思路推進水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建立生態環境部華南環科所信宜水生態治理中心、中山大學信宜水環境治理中心,細化實施三年整治行動,增加86個信宜市考核斷面,構建了一套集監測、預警、溯源及智慧決策為一體的智慧監管系統。二是供水一體化。全市黨員干部下沉一線做好群眾工作,新建水源135處、安裝一體化智能供水設施147套、新鋪設輸水管網2700多公里,完成約21萬人的集中供水任務,完成7宗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三是生態宜居化。全市370個行政村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218個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村莊保潔覆蓋面、垃圾處理率和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均達100%,6個村入選茂名市十大美麗旅游鄉村。
【撰文】邱茜
【通訊員】信組訊
【作者】 邱茜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