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績效考核體系。積極探索建立非公黨建工作考核獎懲機制,制定并實施《黨建工作績效評價考核辦法》,發揮考核評價“風向標”作用,把開展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情況,與企業服務、政策兌現、人才引進、公租房分配等掛鉤,搭建黨組織推動企業經營發展的平臺。以《黨建工作績效評價考核辦法》為統領,統籌研究、科學整合黨建工作各項評價考核工作,確保每項黨建工作按時高質量完成后能夠繼續發揮作用,同時及時總結黨組織建設工作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并形成工作制度,能夠持續發揮積極作用。
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健康發展的需要非公有制企業不同于資本主義國家的私有制, 也不同于舊中國的資本主義私有制, 它是同領導社會主義事業的中國共產黨的基層組織相互容納、相輔相成的。由于非公有制企業的基本屬性是社會主義的, 所以不能把它視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異己的經濟組織, 但它同公有制企業存在著區別、差異、矛盾和一定程度上的對立、排斥, 存在著違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社會主義法律法規的可能性。
內部凝聚力是基礎支撐。社會影響力是必要條件。企業生產經營需要處理包括政治性的、經濟性的、社會性的、地域性的關系,企業黨組織利用與其他黨組織的便捷聯系,助推企業協調各種關系。
因此, 在非公有制企業建立黨的組織, 開展黨建工作, 有利于提高廣大職工群眾的政治覺悟, 培養一批又一批社會主義“四有”新人; 有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有利于擴大和加強黨同工人群眾的聯系, 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