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報
通化市在進一步提升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精細化、精準化水平建設進程中,堅持“五聚焦、五強化”,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城市基層治理各方面全過程,著力構建黨組織統一領導、各類組織積極協同、廣大群眾廣泛參與的基層治理體系,有效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新路徑。
聚焦政治建設,強化城市基層治理黨建引領。強化政治功能,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有效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力,引領基層各類組織自覺貫徹黨的主張;優化街道職權,以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為主責主業,強化街道黨工委職能定位,19個街道全部取消抓項目、抓招商和協稅保稅及相應考核指標和獎勵。調整充實街道黨組織書記9人,從重點高校畢業生中擇優選派13人到街道進行為期2年的掛職鍛煉,進一步增強街道工作活力;抓好支部建設,探索打造“一支部一精品、一黨員一旗幟”特色品牌,推動先進支部鞏固提升、合格支部提檔進位、后進支部轉化升級,2019年確定的12個軟弱渙散街道社區黨組織全部完成整改任務,實現整體提升。
聚焦區域統籌,強化城市基層治理互聯互動。深化黨建聯盟,結合“四項清單”,聯盟雙方以“五約”工作法開展區域共建,通過“商約”“簽約”“亮約”“促約”“評約”程序步驟,建立104個黨建聯盟,帶動1.23萬名黨員群眾參與活動,辦實事好事646件;落實書記項目,突出“三個帶頭”,即帶頭領題、帶頭研題、帶頭答題,推進重點任務落實。對584個書記項目,進行清單式管理、項目化推進、品牌化提升,解決動體制、動機制、動利益難題71件,切實把“項目清單”向“成果清單”“滿意清單”轉化;選優兼職委員,推行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制,吸納655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等黨員負責人擔任兼職委員。制定履職清單,優化議事規則,解決街道社區無力解決的難題285個。
聚焦路徑方法,強化城市基層治理服務提升。優化服務模式,建成12個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助推“一站式服務”“最多跑一次”改革,逐步實現83項同類別公共服務事項域內通辦;做實網格黨建,優化設置網格817個,以黨員為先鋒、以“五長制”為延伸,以網格黨支部為堡壘、以網格黨群服務站為陣地,推行“1 1 N”配備架構,每個網格配備1名網格長,1名專職、N名兼職網格員,推動志愿者、在職黨員等力量入網格發揮作用;構建多元體系,激發基層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引進培育233個志愿服務團隊,1.84萬名志愿者開展服務5.6萬次,有序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濃厚氛圍。
聚焦骨干培養,強化城市基層治理隊伍建設。打造“頭雁”隊伍,堅持政治標準、突出治理能力,選派60名“第一書記”服務基層。將社區黨組織書記培訓納入本地年度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將91名社區黨組織書記納入縣級黨委組織部備案管理;健全職業體系,以通化縣“試點”,全面推進“社工崗”改革,把政治過硬、素質優良、經驗豐富、敢于擔當的人員充實到社區工作者隊伍中來;強化激勵保障,建立分崗分級的崗位等級序列,完善與崗位、工齡、職稱、績效掛鉤的薪酬體系、應急補貼機制,健全待遇有保障、發展有空間、激勵有機制的社區工作者職業化體系。
聚焦要素整合,強化城市基層治理基礎保障。推進基層減負,嚴格實行權責清單和準入制度,對66個社區檢查評比、行政事務等問題進行專項整治;加強陣地建設,對街道社區、網格黨群服務中心(站)進行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在商圈市場、居民小區建立101個黨建站點,盤活利用聯盟單位93處場所,積極打造30處“社區共享家園”,讓黨員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找到組織,享受便利服務。三是強化資金統籌。嚴格落實社區服務群眾經費、黨建工作經費“雙10 ”標準,堅持專款專項使用。聯盟單位幫助解決資金(物資)187萬元,撬動更多的資源、力量在基層匯聚。(王忠先 楊一 劉弋瀅)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