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磊
來源|《國企》雜志2022年8月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堅持黨的領導,是一切工作的前提。這一點對國有企業更加重要,更要牢牢把握,一絲一毫都不能放松和動搖。作為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棗礦集團,一直把黨建工作作為最大的政治優勢,無論企業體制怎么改、機制怎么變,一以貫之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始終未變、矢志不渝。在新時代新環境新要求下,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如何在守正創新中展現新作為、不斷保障黨的思想引領國有企業健康發展,則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結合棗礦集團實際,作出以下幾點思考。
推動國企黨建工作守正創新
必須建立更加高效的運行保障機制
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結合,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這決定了國有企業領導體制必然是黨的領導、全心全意依靠職工和公司治理體系的有機結合。作為擁有140余年發展歷程的棗礦集團,自誕生之日起就與中華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每一個時期,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民族工業的百年情懷,革命年代的紅色基因,建設時期的艱苦奮斗,改革年代的激流勇進,都為百年棗礦打下了深深的時代烙印,這些文化基因匯聚成了當今棗礦最突出的政治優勢,也是打造百年棗礦基業長青的根本保障。
近年來,棗礦集團把堅持黨對企業的領導作為重大政治原則,在總結各個時期抓黨建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推進黨建工作守正創新,在系統總結提煉“336”黨建引領工程的基礎上,全力構建“融黨建”品牌,強化黨建工作推進、落地、考核等各環節,完善工作機制、逐級壓實責任,豐富形式載體、鞏固創新提升,真正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始終將政治建設擺在第一位,堅持政治引領、政治鑄魂。以黨對企業全面領導為政治原則,強化黨的建設作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每年出臺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清單,簽訂主體、監督兩個責任書,加大考核掛鉤力度,把管黨治黨的責任壓緊壓實。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健全完善“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構建黨委研究決策清單、黨委前置研究討論清單和述職報告制度,保證各級黨組織有效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的領導作用,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帶頭引路。始終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引導企業黨員干部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踐行“兩個維護”。推動宣傳思想工作守正創新,加強輿情研判,敢于發聲亮劍,引導黨員干部職工明辨是非、澄清認識,堅決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思潮和負面言論。推動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結合“強信念”,與精神文明建設結合“樹新風”,與改革發展穩定結合“聚合力”,建立企業文化建設成果庫,形成具有鮮明特點、符合個性特質、適應發展需要的文化品牌,助力企業軟實力全面提升。始終把基層基礎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從基本組織、隊伍、制度嚴起,建強戰斗堡壘,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持黨管干部和黨管人才原則,提升企業組織執行力、群眾凝聚力。構建“1 N”過硬黨支部建設制度體系,推行黨支部書記任職資格認證管理,建立健全“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得到進一步增強。加強對參控股公司、改制單位及外部單位黨建工作全面指導,理順黨建體制機制,推動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營造積極向上的政治文化和干事創業氛圍。
推動國企黨建工作守正創新
必須堅持同生產經營管理深度融合
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國企治理體系,必須在發展中堅持黨的領導、把黨組織的領導體現在企業治理結構中,在黨組織的引領下促進企業改革發展朝著高質量發展方向邁進。實踐證明,在落實黨的全面領導、促進“引領中融合、融合中引領”過程中,使“聽黨話、跟黨走”進一步轉化為棗礦發展的不竭動力,企業經營更加符合國家戰略方向,職工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企業更能集中力量進行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國有企業的經濟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得到全面履行,呈現出政治效益與經濟效益相得益彰的發展態勢。
近年來,棗礦集團在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中,不斷強化政治引領,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擔負起黨的政治建設責任,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能力,涵養政治生態,防范政治風險。堅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將棗礦發展置于“雙碳”大背景下,緊緊圍繞經濟運行的核心關鍵、產業技術的瓶頸制約,強化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加快產業升級迭代步伐。煤炭、焦化等傳統優勢產業加速轉型,電力、橡膠、物流貿易等產業保壓并舉,構建了上下游產業鏈較為契合的產業體系。堅持把改革作為首要選擇,深入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加速推進煤炭生產智能化變革,在煤炭行業率先優化夜班、集休等勞動組織,成功承辦了建企以來規模最大、參會人數最多的全國煤礦薄煤層智能開采現場會,為全煤行業動能轉換提供了“棗礦方案”。堅持把盡責作為使命追求,在履行經濟責任的同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自2012年開始,每年派出駐村“第一書記”,按照一戶一策一干部的要求,建立集團黨委、基層黨委、第一書記(幫扶干部)三級責任機制,開動腦筋、多方推進,所結對幫扶的25戶貧困家庭全部實現脫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了“棗礦力量”。緊密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項目合作,實現地企合作共贏、協同發展。
推動國企黨建工作守正創新
必須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
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為人民打江山、守江山的歷史。在不同歷史時期,我們黨的任務不同,但勝利完成目標任務的成功經驗,歸根結底都是堅持和把握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對于國有企業來說,職工是最重要的財富,企業的發展是靠職工的聰明才智推動的。企業發展壯大,是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也要為職工謀福利。企業和職工最好的關系就是互相成就。棗礦是一個大平臺,平臺穩固,職工就工作穩定、生活快樂;平臺不穩,職工就失去事業所依、生活所靠。因此,企業與職工是一個休戚與共、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只有企業與職工同舟共濟,才能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棗礦集團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同職工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凝聚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的強大合力。不斷激發群團工作活力,緊緊圍繞“服務企業改革發展、服務職工群眾”兩大主題,健全和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常態化開展職工代表巡視,不斷健全完善廠務公開運行體系,保障職工的參與權、知情權、監督權。找準融入生產經營、轉型突破的“切口”,把發展要求與職工需求有機統一。持續開展“職工創客聯盟”“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組織職工積極參加技術革新、技術協作、合理化建議等群眾性創新活動,培育勞模工匠人才。不斷強化職工權益保障措施,推廣“民情日記”等典型經驗做法,針對性做好人文關懷。建立心理服務體系和疏導機制,健全思想動態調查與分析研判機制,拓展延伸服務職工的平臺觸角。做實各類職工維權幫扶、保障服務項目,確保應幫盡幫、全面覆蓋。扎實推進“我為職工辦實事”活動,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入手,滿腔熱情為職工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集中力量解決一批職工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凝聚發展合力,進一步健全完善年輕人才培養、優秀干部選拔“31789”機制,讓每名職工都有公平的人生出彩機會;全面做好改革改制、重組整合、政策出臺過程中的風險評估,從源頭上防控各類不穩定因素,不讓一名職工掉隊,構建企業職工命運共同體,鞏固向上向好的正能量。利用各種機會開展形勢任務教育,引導各級干部職工弘揚南泥灣、亮劍、焦裕祿“三種精神”,把全員智慧、力量、激情和活力統一到貫徹落實黨中央和上級決策部署上來。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政治優勢是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也是棗礦集團傳承百年紅色基因、推進黨建工作守正創新的根本遵循。我們必須把黨的領導作為做好各項工作的堅實保障,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涵養政治生態,不斷增強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團結帶領職工群眾步調一致推動百年棗礦轉型突破、實現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山東棗礦集團董事會秘書、辦公室主任)
編輯丨葉子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