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實施至今,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取得階段性進展,校外培訓機構經營理念和經營行為發生了質的變化,規范發展成為校外培訓的主旋律,學科教育回歸學校主陣地,校外培訓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安全、樂學、成長”的校外培訓環境已初步形成。
一是黨建引領規范發展。教育系統成立民辦教育行業黨委,在校外培訓機構中成立獨立黨支部3個、聯合黨支部6個,不斷提高黨組織覆蓋面。同時,全面推進“一帶二幫五提升”黨建互助團工作模式,選派黨建指導員66人,實現校外培訓機構黨建指導工作全覆蓋,確保校外培訓機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服務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是公益屬性日益彰顯。全區校外培訓機構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先后為24名貧困學生提供幫扶,并參與愛心捐贈、對口幫扶等活動。疫情期間,校外培訓機構向學生和家長提供線上公益課程,幫助學生緩解疫情居家學習心理壓力,豐富學生居家生活。
三是多維協同助推減負。19家符合資質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進入校園參與課后服務,開設樂器、京劇、機器人、跆拳道、國畫五大類課程。校外培訓機構積極踐行“兩鄰”理念,加強與街道(辦事處)的合作,開設書畫、舞蹈等豐富多彩的公益課堂,為社區兒童提供周末和假期托管服務,既解放“一老”的時間,又解決“一幼”的看護問題。
四是學科培訓極力壓減。沈北新區積極推進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轉型發展,先后開展政策宣講28次,向培訓機構提供轉型思路和轉型案例,最終124家義務教育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引導轉型78家、注銷46家,17名優秀教培工作人員考取教師編,全區義務教育校外學科類培訓實現清零。“雙減”以來,校外培訓瘋狂擴張、亂象叢生的時代一去不返。
五是培訓行為依法合規。區內所有校外培訓機構均在顯著位置設置了公示板,向前來參加培訓人員公開展示證照信息、教師資質、收退費等內容。同時,區教育局聯合相關部門定期對校外培訓機構的培訓教材、教師資質等進行檢查,嚴查學科類培訓機構執行政府指導價收費和非學科類機構惡意漲價行為。
六是網格監管精準治理。在“雙減”之初,沈北新區便將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納入了社區綜合治理體系,不斷壓實各街道(辦事處)和產業辦的排查監管責任。各部門密切協作,形成了社區基礎網格、街道巡查網格和區級督導網格“多網融合、多維共治”的立體化監管網絡。不僅如此,區教育局還建立兩套包保工作體系,選聘社會監督員77人,配合各檢查組深挖居民小區、工業園區等場所,開展零死角排查,助力精準打擊。
下一步,沈北新區將不斷鞏固治理成果,持續加大對無證培訓機構和隱形變異培訓機構的查處力度,聲勢不減、力度不減。同時,建立信息共享、會商研判、聯合執法等工作機制,不斷推動治理走深走實,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培訓負擔。
(作者系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教育局局長)
《中國教師報》2022年12月07日第15版
作者:計會波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