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兩年前Gartner提出“超自動化(Hyperautomation)”后,全球范圍內越來越多的甲方客戶開始認可這種服務形態。在國內,廠商也聞風而動,以各自業務形態為基礎,逐漸向上下游延伸,以實現超自動化。
波士頓咨詢公司董事總經理陳果曾提到:用業務流程來整合企業割裂的信息系統的想法由來已久,無論是90年代出現單一的集成系統ERP、還是二十一世紀初開始的BPM/SOA架構等,都是為了解決企業的這個問題。
今天,“超自動化”仍然是為了解決企業信息技術應用的流程集成問題——RPA讓跨系統銜接的界面操作更容易,業務流程挖掘使得企業業務流程更容易被發現、管理、優化,人工智能使得流程更高效、更智能,這三者共同構成了超自動化的基石。
近期,36氪捕捉到了相關趨勢,連續發布《RPA x 流程挖掘:2022第一個企服風口》、《被SAP、IBM、微軟盯上的流程挖掘,能長出中國獨角獸嗎?》、《對標Celonis,企業級執行管理平臺「璇星科技」獲紅杉中國種子基金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一年3輪累計億元融資,望繁信科技再下一城》等稿件,想要系統性為讀者呈現行業現狀,幫助相關從業者明確未來發展趨勢。
超自動化是什么?流程挖掘也好,任務挖掘也好,RPA 也好,對話 AI 也好,都是廠商在實現超自動化中的一環。超自動化比自動化更進一步,需要提供更智能、更整體的服務。
國內外的各位玩家,最終都想給客戶提供一個整體的超自動化的解決方案。超自動化方案,能夠發現問題、找出對策、解決問題,形成真正的閉環。
來源:gartner
而超自動化這一概念之所以會被提出并被國內外紛紛追捧,背后是全球的數字化轉型進行進入了新的階段。單一的 RPA 只能實現企業局部的自動化改造,對于企業新時代的整體數字化需求無法滿足;單一的流程挖掘只能發現問題,最終的解決如果還是依靠人,那也不算數字化。
在當下,國內第一批嘗試數字化的企業,已經進入了瓶頸期——隨著企業信息化的不斷深入,企業的流程也越來越復雜,對于老板和管理者來說,如果想進一步了解企業的流程現狀,流程挖掘確實是一個可以提高運營管理和效率的工具,所以趨勢十分明顯。
“隨著數字化進程的加快和IT基礎設施的成熟,未來的 5 – 8 年可能會迎來一波快速增長”。一位投資機構的合伙人在談到發展潛力時說,“因為面對繁瑣的流程環節,簡潔的系統環境、高效的流程和快速的響應速度,對大企業來說十分剛需”。
基于此背景,36氪正式發起「2022中國超自動化先鋒企業調研」,我們將面向超自動化行業的企業進行廣泛地征集,通過線上信息審核、一對一訪談、專家推薦的方式,評選出當下超自動化賽道最具代表性的先鋒企業。
自即日起,「2022中國超自動化先鋒企業調研」接受企業報名,報名將于6月30日截止。36氪研究院及行業分析師等專家團將綜合調研數據,于7月下旬正式對外公布最終調研結果。
即刻掃描二維碼報名參與調研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