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所村位于新興縣天堂鎮東北面,距天堂鎮中心約5公里,有自然村16條,村民小組25個,人口3792人。村黨總支部下轄2個黨支部,黨員95人,村“兩委”干部6人。
近年來,朱所村圍繞“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堅持黨建引領,創新推行“四個一”治理模式,實現從“群眾看”到“群眾干”“資源分散”到“一網聯動”等轉變,全面提升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為推動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組織基礎,先后獲得“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等榮譽稱號。
深化“一引三帶”,破解“組織引領不強”難題
針對原先存在的黨組織自身不夠硬、組織群眾能力不強等問題,朱所村堅持黨建引領和“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落細落實工作任務。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朱所村深入實施“書記項目”,由村黨總支部書記每年至少領銜1個項目,重點壓實黨組織書記抓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的主體責任,不斷提高履職工作能力。同時,建立黨組織情況臺賬、目標任務、黨員日常教育管理、年度主要工作進展情況、制度機制等“一臺賬四清單”,明確村“兩委”干部共同承擔治理職責。采取外出參觀、集中學習、以會代訓等形式,強化黨員干部隊伍的教育培訓,有力增強黨員干部帶頭干的主動性、積極性。
該村還建立“網格化 清單式”管理模式,縱向構建“村黨組織—網格黨小組—黨員聯系戶”為主體的三級組織體系,激發每一名黨員聯系帶動群眾參與基層治理。同時,制定381個時間網格,將“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等工作納入其中,凝聚黨員群眾帶頭干帶動干。
今年以來,朱所村已累計開展“三會一課”20次,黨員教育5次,組織政治學習、環境整治、結對共建等主題黨日活動8次等,已完成332個“時間網格”任務,發動黨員參與鄉村治理約500人次。
梁曉珺 攝
探索“一網三聯”,破解“治理力量不足”難題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為全力解決基層治理“人少事多”問題,朱所村積極實施黨建引領“多網合一”工作,整合黨建、民政、綜治等網格,打造了支部聯村組、黨員聯群眾、積分聯獎懲的“一網三聯”基層治理新格局。
支部聯村組,夯實村級治理“新體系”。建立“村到組、組到戶、戶到人”的“三到”網格化基層治理體系,“兩委”干部、村民小組長、黨員中心戶分別擔任“三到”網格長,掛點領導、黨建指導員、大學生村官、社工、法律顧問、村醫、民警等“十個一”力量充實到村組,提升網格治理合力。
黨員聯群眾,建強村級治理“主力軍”。結合村實際,精心挑選人熟、地熟、情況熟的黨員擔任網格員,具體負責傳達落實上級工作安排、聯系服務群眾、收集黨員群眾意見、化解矛盾糾紛、組織志愿服務等工作。
積分聯獎懲,完善村級治理“新手段”。探索網格員、黨員、群眾積分機制,與網格工作開展情況緊密掛鉤,獎罰明確,激發黨員參與積極性,做到情況掌握在網格、問題解決在網格、工作推進在網格、矛盾化解在網格,帶著任務干,領著群眾干,形成推動鄉村治理的強大合力。截至目前,設置中網格1個、小網格25個,配備網格員75名,下沉網格察民情訪民意,收集群眾服務事項18條,及時向上級反饋,辦結18條。
梁曉珺 攝
做強“一業三產”,破解“發展后勁乏力”難題
聚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推動一產“接二連三”,著力解決發展資源分散、資源利用率不高的問題。
朱所村以“書記項目”為抓手,項目化發展蔬菜種植,帶領黨員群眾大力發展以苦瓜、茄瓜、梅菜等為主導的特色蔬菜基地,打造了全鎮首個“共享菜園”,創新“線上 線下”認種統銷,進一步增強了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活力。
以人居環境整治為契機,朱所村通過支部引領,黨員村干部帶頭,動員黨員群眾參與復墾政策,充分運用“四議兩公開”機制,推動全縣首批77畝拆舊復墾項目成功交易,獲得土地交易收入3000多萬元,為村集體帶來446萬元收入。
此外,還大力推行“村黨組織 企業 村民”模式,成立村級企業新興天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流轉土地與華星公司合作,開展農業產業示范種植推廣,借力供銷社內洞助農服務中心,整合多方資源,建立了電商平臺,聯合63戶群眾參與稻米種植、加工、包裝,推廣優質紫米品牌。結合農業產業觀光和休閑鄉村游,成功創建全市首個以鄉村旅游為主題的國家級3A旅游景區,年接待游客2萬人次,帶動農副產品消費約20萬元。
做實“一隊三單”,破解“服務質量不優”難題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朱所村在黨群服務、老少服務、網格服務等方面做好特色文章。
該村積極探索志愿服務新模式,培育了一支由紅色的黨員志愿者、紫色的創文志愿者、粉色的巾幗志愿者、藍色的網格員、社工志愿者以及黃色的青年志愿者等組成的“五彩志愿服務隊”,吸納大批農村黨員、熱心群眾入網入格,著力打造規范化、常態化的志愿者隊伍。
不僅如此,朱所村還圍繞群眾所盼、所需、所急,制定服務資源、服務需求、服務功能“三清單”,不斷契合群眾需求開通多元化發展途徑,有效連接起“服務”和“需求”的兩端,讓各類服務同步入格,一步到位。
如今,身著紅馬甲的志愿服務團隊如列車般每日穿梭在村莊的每處角落,只要群眾有需要,便能“招手即停”登門服務,用雙手與實際行動溫暖轄區群眾的心田。目前累計開展鄉村建設、疫情防控、森林防火、環境整治、政策宣傳等志愿服務行動23次,走訪服務群眾1000多人次,解決各類“急難愁盼”問題15個。
撰文:梁曉珺 天堂鎮宣
來源:南方日報新興視窗吧編輯部
【作者】 梁曉珺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