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市門頭溝區潭柘寺鎮的趙家臺村,近年來,旨在提升村容村貌,鞏固黨支部“紅色引擎”的堡壘作用,不斷夯實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能力。在黨建的引領下,運用三項“清單制”工作法,高舉綠色發展旗幟,以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為切入點,在支部“鑄魂”和村莊“塑性”上下功夫,充分發揮“紅色黨建”力量推動“綠色發展”的杠桿作用,實施“以綠興業”的發展路徑,讓基層治理有了質的飛躍。(10月28日 共產黨員網)
我們常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只有打下堅實的基礎,后續的工作才能穩定發展。基層工作同樣如此,基層工作要有策略性、特色性、可操作性。趙家臺村將“清單制”工作法應用到基層工作中,分成了三個步驟。
首先是組建網格清單。趙家臺村抓住了村“兩委”班子這個首要責任人,有了領頭人,各項工作就得以如期開展了。“兩委”班子成員、村委會工作人員,以及社區內的黨員等,這些都被納入網格管理,同時分成若干個小組,并且將責任心相對更強的設置成組長,讓他們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有了定位和分工,工作才能更好地開展。
第二步就是對任務清單進行梳理。既然有了分工和小組,就要進一步壓實責任,比如通過上級黨委制定的年度工作重點任務清單,基層的黨支部倒排時間表、作戰圖,對工作有了整體的部署和安排,大家對工作就有了清晰的目標和認識,并且要結合日常工作,真正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體系,值得一提的是,黨建履職清單還做到了共性條目化、個性項目化,這就更加確保了黨建責任的主體。
第三步就是推行服務清單。重點在于實踐,落腳點在于百姓,這些都是基層治理工作中的重點,趙臺村利用多種平臺,比如微信群、公眾號等線下和線上的活動征集村民們的各項需求,而且明確了相關的工作標準:那就是職責權限內的立即辦理、如果是涉及到上級部門的幫助辦理、如果群眾出行不便的上門辦理,時間緊急的加速辦理等標準,更重要的是責任到人,各自制定出了切實可行的辦法,這就更加讓百姓群眾放心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