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于:3ESPACE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文/朱琳
我們老說要想提高公益項目的有效性就要學會使用“科學的工具”。那么問題來了:在公益項目的管理層面,到底都有哪些工具?
本文為大家簡單介紹了9個國際公益領域較為通用的項目管理常規工具,未來我們也會對每個工具都進行更詳細的介紹(所以歡迎大家收藏關注)。這些工具各有其適用范圍和利弊,并不是任何情況下都能強行套用。不同項目是否要使用以及如何使用它們,需要公益組織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判斷、選擇,乃至改良。
本篇推送的意義,仍是這句話:在決定怎么選之前,我們得先知道都能選什么。用不用一個工具可以由客觀條件來決定,但最好不要讓“不知道”來決定。
邏輯框架
Logical Framework
邏輯框架樣例,出自PMD pro指南
邏輯框架是公益組織應用最多的工具之一,它需要項目人員在項目的具體干預措施和項目最終目標之間建立邏輯關系,從而對項目方案進行設計、監測和評估。
不同的公益組織使用的邏輯框架會在細節上有差異,但表現形式大都是同時具有垂直和水平兩個邏輯鏈的矩陣表格。其中(自下而上的)垂直邏輯即“展開活動→得到產出→發生結果→達成目標”,用來分析項目是如何生效的;水平邏輯即“摘要說明→設定指標→驗證途徑→潛在假設”,用來評估項目到底生了多少效。要注意的是,邏輯框架工具的重點是“邏輯”,填滿表格但是沒有建立邏輯的話,項目方案仍可能是無效的。
利益相關者分析
Stakeholder Analysis
維恩圖樣例,出自PMD pro指南
利益相關者分析矩陣樣例,出自PMD pro指南
利益相關者分析是設計公益項目的重要步驟。所謂利益相關者即會受到公益項目影響,或者會影響到公益項目結果的各種個人、社區領袖、團體或其他組織。為了順利推進項目,項目官員們需要通過利益相關者分析確定項目涉及的每個相關者的信息、了解他們關于項目的立場、影響力,以及他們對項目的理解和參與水平。
常用的分析工具有兩個:一個是維恩圖,它從重要利益相關群體的視角出發,用各種大小不一的圓圈來呈現每個利益方眼中的“自己與其他利益方的關系”;在此基礎上的另一個進階工具就是大家更熟悉的“利益相關者分析矩陣”,用來進行更加客觀的劃分,呈現形式可以是矩陣或表格,具體選擇要根據項目官員想要展示多少內容來決定,比如側重簡潔展示權力關系就可以選擇矩陣,想要展示具體定位、利益關系、影響力、潛在行動的話就可以選擇表格。
問題樹/目標樹
Problem Tree/ Objective Tree
問題樹樣例,出自科學公益白皮書
顧名思義,問題樹就是用來確定公益項目要解決的核心問題、被引發的影響,以及問題根源的分析工具。繪制問題樹時一般只需要簡潔描述現實情況即可,但要記得,問題樹不能只靠一兩個人閉門造車隨便編,一個靠譜的問題樹是在進行了充分的前期調研后(比如利益相關者分析)才能形成的。
有了問題樹后就可以繼續畫目標樹了,同一個公益項目的問題樹和目標樹長得一樣,只需要將問題樹中的每個問題更換為相對應的目標即可。順便一提,一個完整的問題樹/目標樹更傾向于是在“全面分析如何解決某個社會問題”,而公益項目大多不可能一口氣處理這么多事,所以多數公益項目實際上只能選擇問題樹/目標樹中的一部分作為自己的項目方向,要想全面解決一個大問題,那就要靠整個公益生態的協同合作了。
風險分析
Risk Analysis
風險分析矩陣樣例,源自網絡
“風險”即會對公益項目的目標產生影響的變量或不確定因素,風險分析自然就是用來分析這些變量對項目的影響程度,以及項目各個環節可能引發的后果的工具。——與其說這是一種工具,倒不如說這是一種意識,公益的性質就決定了項目官員必須隨時考慮項目事與愿違的可能性。
風險分析的圖表形式可以很多樣(一般用彩色表格就夠了),只要確保它能呈現這些關鍵信息點就行:風險的具體類別、風險出現的可能性、一旦出現后對項目的影響嚴重性、預防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可能性和嚴重性這兩項,它們會直接決定你的項目應該優先處理哪個問題,以及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哪些風險可以考慮“賭一把”,哪些風險必須100%避免。
項目章程
Project Charter
項目章程樣例,源自網絡
項目章程是一份對項目進行定義,并為其提供授權的文件。它需要用簡明的格式說明項目的關鍵目標、價值觀、覆蓋范圍、利益相關者、風險預估、變更規定等各種項目官員認為有必要在項目啟動前明確的信息。從這個工具描述上就可以看出,項目章程需要在進行了充分的背景調研后才能成型,構成章程的種種信息則可以通過上文提到的各種工具獲得。
某種意義上說,項目章程很接近很多公益機構里已通過項目委員會審定的項目立項書,它的首要功能就是確保所有相關人員都能就設立該項目的核心要素達成共識,防止項目在執行中途出現因理解偏差而造成的混亂。
工作分解結構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工作分解結構樣例,出自PMD pro指南
工作分解結構是以層級方式對項目任務進行拆解的常見項目管理工具,簡單比喻一下就是把“做出滿漢全席”的步驟一層層拆開,直到明確“首先應該先買幾斤蔥”為止。當一個項目被完全分解成一個個微小的工作任務,并用圖表形式呈現出來后(比如樹狀圖),項目官員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該項目到底需要覆蓋多大的工作范圍、需要多少職能的協助、需要多少類型的資源。
關鍵路徑法
Critical Path Method
關鍵路徑法樣例,出自PMD pro指南
關鍵路徑法是一種常用于時間管理的網絡圖,項目官員可以用它(在不考慮資源限制的情況下)估算和調整項目的整體時間節奏。當項目官員按照開展順序把每個環節繪制出來(可以同步展開的要并列繪制),并標出每個環節需要的時間,構成了耗時最長時間鏈的那幾個環節就是項目的“關鍵路徑”——項目的整體周期就取決于它們。通過這個工具,項目官員們就可以有依據地回答“如果趕工的話,應該壓縮哪個環節的時間”,或者“哪個環節有延期的空間,能延期多少天”這樣的問題了。
甘特圖
GANTT
甘特圖樣例,源自網絡
甘特圖是呈現項目活動日程或持續時間的橫向圖表,適合用來和關鍵路徑法打配合,管控項目的時間進展。常見的甘特圖長得很像個XY軸,一般是將項目環節或任務信息作為Y軸,將項目的時間節點或日歷作為X軸。單個項目環節的開始和結束時間意味著每個子環節都會有兩個坐標,把這兩個坐標連成一條線,就能顯示出這個環節要從何時啟動、要到何時結束,以及中間要花費的時長。在實際操作中,項目官員也就可以依此判斷不同環節的工作究竟是提前了還是滯后了。
掙值分析
Earned Value Analysis
掙值分析樣例,源自網絡
掙值分析就是把項目計劃、進度和所投資源綜合起來,用以評估項目所達到的成效,以及進展狀態是否良好。在公益領域,掙值管理可以用于監測項目財務情況、對項目現階段情況進行梳理、對下階段側重點進行分析。具體應用上,掙值分析需要和上文提到的一些工具相結合(比如工作分解結構、甘特圖),項目官員如果在項目開始前就做好了進度和預算計劃,那么在需要分析的節點,就可以通過計算真實進度、成本與計劃的差值,評估在當前階段項目是否存在“預算省了不少但進度嚴重落后”或者“進度非常超前但錢花太多了”之類的問題,同時為下階段的調整做參考。
需要項目管理資料合集的同學可先關注然后私信我哦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