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以天文臺為核心區域創建暗夜社區。圖為西涌天文臺。 受訪單位供圖
在一個常住人口近2000萬的超大城市,也能沉浸在夜空下仰望燦爛星河嗎?深圳被賦予“可持續發展先鋒”戰略定位,如何率先走出一條既能兼顧經濟發展,又能保護暗夜生態環境,還能滿足超大城市居民對星空美好期待的新路子?
2021年4月,深圳市氣象局提出在西涌創建國際暗夜社區的設想,即對區域照明進行科學改造升級,減少過剩照明,保護夜晚不受光污染影響。
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市氣象局堅持黨建引領,組建“星空黨建聯盟”,創新“組織聯建、部門聯動、多方聯創”的“三聯”黨建工作機制,先后攻克了思想認識不統一、社區居民不理解、涉及部門范圍廣、燈光改造難度大等難題,用不到兩年的時間走過了全球其他申報城市十幾年的創建歷程。
2023年4月,西涌被授予成為國內首個、亞洲第二個國際暗夜社區,不僅迎來了暗夜經濟發展熱潮,也為大灣區市民提供了“1小時星空銀河圈”,更為全國乃至全球光污染治理以及暗夜保護提供了深圳模式,被國際暗夜協會執行主席拉斯金·哈特利譽為全球“燈塔”般示范。
以天文臺為核心區域創建的暗夜社區,保護天文觀測和暗夜生態環境,回應市民對星空美好期待,把星光還給夜空,讓“暗夜”與“星空”,成為深圳這座高速發展的快城市開辟出的慢生活地帶,讓繁華都市邂逅田園牧歌般的詩意,成為以“紅”帶“綠”、點“綠”成“金”示范地。
撰文:徐懷 梅林
組織聯建
凝聚共識破解難題
暗夜社區創建初期,社區居民、商戶認為燈具整改會影響正常生活經營,走訪的290家民宿和餐飲商戶中,自愿參與的僅有2家。面對開局難題,局黨組將“星空黨建”打造成社區創建的“紅色引擎”,加強組織聯建,助力藍圖變現實。
黨建賦能,實現從0到1的突破。局黨組將創建國際暗夜社區列為年度重點工作和民生實事重點推進,多次帶隊赴西涌社區和天文臺“走流程”,及時打消社區疑慮。發揮黨建引領,觀象臺(天文臺)黨支部牽頭,聯合市城管局市容景觀事務中心、大鵬新區城管局、南澳辦事處等單位黨組織,成立“星空黨建聯盟”,建立多個專班,依托“周推進、月協調、季復盤”工作機制,先后組織“星空公園—暗夜社區”工作協調推進會48次,攻克難題。
結對共建,實現1 1>2。發揮支部與西涌社區黨委結對共建優勢,天文部部長梅林兼職西涌社區黨委委員,利用天文專業和社區人脈優勢,挨家挨戶做群眾工作,吃過閉門羹、坐過冷板凳,3個月內走訪了84家民宿和16家餐飲門店,全力爭取居民商戶支持。
黨員沖鋒,千萬群眾齊發力。堅持支委掛帥、黨員沖鋒、骨干同行,與辦事處網格辦、社區工作站等共同攻堅。經過半年走訪交流、主動邀請參與天文文旅、推廣宣傳示范等多項措施,居民商戶由反對到觀望,再到積極參與,成為推進“暗夜”措施重要力量。
部門聯動
加速創建暗夜社區
按國際暗夜社區標準,改造前西涌社區近3000個照明燈具不符合標準,是此前國際上38個成功創建暗夜社區的整改量的數百倍。面對巨量整改任務,局機關黨委加強部門聯動,用“繡花功夫”推進任務落實,加速暗夜社區創建。
從零開始,共建光照標準。面對國內暗夜光環境標準的空白,組建黨員專班編制《暗夜社區光環境規范》等地方標準,協同市城管局、市生態環境局制定《西涌暗夜社區照明管理辦法》《光環境區域限值標準》等,聯動抓好海、陸、空光標準規范的設置,確保社區光暗平衡。
百倍努力,共抓燈光整改。協同大鵬新區城管局、南澳辦事處對市政及部分商戶照明進行整改,成功打造新屋村改造示范試點,促進社會力量參與創建。利用天文臺資源,提出照明整改獎補辦法,提升社區創建積極性,僅3個月就完成超過51%的照明燈具整改工作,滿足創建要求。
萬戶聯動,共享觀星盛況。天文臺根據實際天文觀測信號和天象重要程度,創新天文觀測四級信號,以天文觀測信號作為啟動社區暗夜信號,多渠道發布暗夜社區內天象觀測的最佳時間方位,及時聯動社區、村落、經營場所調試照明,最快可在信號發布10分鐘內,實現對社區內860個燈具的臨時調整或關閉,共享西涌美麗星空。
多方聯創
點亮激活暗夜經濟
保護美麗星空、推動社區發展“兩翼齊飛”,黨員沖鋒在前、做實工作,實現多方聯創,用浩瀚繁星點亮暗夜經濟,為社區文旅產業添光加彩,讓抬頭可見的浪漫星空,成為市民游客最近的詩和遠方,實現“燈光暗了、經濟亮了”。
踏浪走紅,打造全域星空文旅IP。打造西涌“天文 文旅”熱點,聯合騰訊等平臺發起國內首場熒光海、螢火蟲等暗夜生態主題直播,全網觀看近1000萬人次,讓熒光海、螢火蟲成為西涌的新名片,推動西涌文旅資源由原有海灘擴展到山海、天文、暗夜螢火蟲等全方位自然生態資源,旅游時段拓展至全年,構建全季全時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
政企合力,觀星產品引流超高人氣。以天文暗夜觀測為核心,推出《西涌天文觀測信號》、發布《西涌國際暗夜社區螢火蟲觀賞指引》等觀星產品,組織“超級月全食”等天文觀測直播活動約130場;支部和社區黨員利用節假日夜間,精心策劃天文觀測科普活動,深入民宿、餐飲、營地,為商戶引流,線上線下參與9600萬人次,將“網紅”轉為“長紅”。
產業運作,激活暗夜經濟一池春水。邀請市天文學會專家對西涌社區商戶進行免費天文知識培訓,超60家民宿接入天文觀測信號。依托社會資本,引進星空露營、天文攝影、國家級星空暗夜論壇等項目,激活暗夜經濟市場化運作,搶占產業先機。
成效斐然
生動詮釋暗夜模板
遙望星空、看見青山、聞到花香。國際暗夜協會執行主席高度肯定西涌暗夜社區創建,表示“西涌不僅是中國暗夜保護的先鋒,也可以成為全世界榜樣”。城市與星空共存,滿足了市民追“星”愿望,為一座現代城市保留了難得的詩意浪漫,也生動詮釋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深圳樣本。
成功創建了我國首個國際暗夜社區,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深圳樣本。西涌模式成為國內其他城市光環境保護及創建暗夜社區的實踐參考,創新提出的“星空自然資源”概念受到各方認可,探索出超大城市國際暗夜社區新模式,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全新樣本,被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借鑒。
撬動社區經濟增量超億元,助力西涌社區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西涌模式整合當地山海空資源,產生引流高端文旅資源的效果,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示范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西涌社區已落地10個天文文旅項目,2022年暗夜天文相關的游客和活動數量同比增長500%以上,一批投資總額超億元的項目陸續建設中,帶動文化旅游經濟發展。
保留現代城市的詩意浪漫,為豐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深圳示范。資深深空天體攝影師潘偉科感慨“西涌國際暗夜社區不但滿足了天文愛好者‘仰望星空’的需求,更為市民、游客創造了一個與宇宙連接的通道。”創建國際暗夜社區,不僅有效保護天文科研觀測環境,更體現了以人為本、和諧共生的城市管理和城市美學理念,滿足了市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暗夜模板。西涌暗夜社區的建設,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也是打造“可持續發展先鋒”的創新之舉。通過建設暗夜社區,光污染問題得到有效治理,生態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在主流權威媒體的報道下,獲國內外各界高度評價,為深圳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提供了精彩實踐和生動詮釋。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