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油田公司茨榆坨采油廠張強采油作業區根據數字化油田改革實際,抓智慧黨建促發展,聚焦“四抓四強”,凝心聚力,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采油區改革和發展優勢,作業區黨總支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走在改革前沿,取得較好效果。
遼河油田智慧黨建
抓團結、強能力,發揮領頭雁作用
團結出戰斗力、凝聚力、號召力。張強采油作業區領導班子是同數字化改革一道新組建的領導集體,時刻把班子團結作為首要工作抓實做好。區長代立可坦言:大家必須把團結建立在共同的使命責任、共同的發展目標上,把看法擺在桌面,把意見說在臺面,把問題解決在當面,做到能夠掏心見膽、并肩奮斗的真團結。特別是在數字化平臺正式應用啟動的第一個班,王海波副區長帶病堅持與其他當班人員并肩作戰,定制度、拿措施,合理人員調配、科學組織生產,僅用一個禮拜時間就實現了平穩過渡。
強能力提素質,抓好自主學習。為做好采油區數字化改革所面臨的各項工作,班子組建以來便有的放失的制定學習計劃,通過自主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三會一課學習,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四大”主題教育,從思想上凝心聚力。在業務素質上,結合當前工作,開展全員學數字化基礎知識,定期開展數字化業務培訓。按照廠里要求,班子成員每季定期收看廉潔警示教育微視頻,讀章回體小說,并座談交流,撰寫讀后感,積極參與智慧黨建平臺答題等活動,真正做到了學在先、干在前,起到了很好的領頭雁作用。
抓改革、強管理,發揮創新管理助推器作用
扁平管理提效率。今年5月末,張強采油作業區建成為第一個數字化改革試點單位,推進實施“數字化 扁平化”管理新模式,在油水井現場架設數控設備施行數字一體化精準管理,同時撤銷采油中心站、自然站。機關整合為質量安全環保組、政工組、機關綜合組三組,基層分為數字化小組(數控中心)和巡井維修兩班。這樣不僅減少了人力資源的浪費,還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準度,他們先后制定出適合作業區生產、生活的“提質增效管理辦法”19項。班子成員經常是帶著問題去現場,親自與基層員工進行現場講解指導操作,力求各項工作落實到位,保障日常工作中的問題及時解決,有效避免了糊弄、扯皮、拖延現象的發生,確保在人員減少情況下,管理效率大為提升。
新型管理促凝聚。張強采油作業區遠離廠區200多公里,實行雙班15天輪休制。改革后,所有人都搬入作業區前線基地吃住在一起,不僅改善了居住條件,還可以在工作之余一起學習交流、討論工作難點,提高業務技能。特別是作業區開展的黨課、夜校培訓課堂也不會因為站點遠而出現參加不上的問題,員工受教育程度得到全面提升。為減少大家長期在外工作的寂寞感,他們還不斷豐富員工的業余文化生活:在基地公寓樓配置了臺球桌、乒乓球桌,健身房,院內設有籃球場、健身器材。后勤食堂還按時給每個員工過生日,切實讓員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溫暖,并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
抓安全、強保障,發揮安全管理防護墻作用
突出現場檢查,確保安全有效落實。改革后數字化平臺的應用目前僅能從宏觀上輔助去生產,很多微觀的細小環節還得靠人力去檢查和維護,在工作中他們結合廠里的要求,定期開展專項大檢查活動,徹底消除各種隱患。為確保數字化設備安全如期完工,作業區嚴格履行駐外協調組的HSE職責,適時開展承包商施工現場及駐地的監督檢查,對受限空間進行可燃氣體濃度檢測,對順達公司駐地安全環保隱患排查,對日伸公司拉油車接地檢查,保障了生產環境的本質安全。
強化教育培訓,確保安全深入人心。作業區利用夜校開展理論課堂,并在一線崗位員工的工作現場開展實際操作演練、考核,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全面提升員工安全素養和操作技能。并有效利用各種載體,在“安全生產月”活動中,積極開展座談和安全分享、親情助安全等活動,讓安全知識進頭腦、進日常、進家庭,確保安全教育無處不在,真正做到入腦入心。
抓融合、強黨建,發揮黨組織橋頭堡作用
敢于亮劍,讓黨員成為改革主力軍。為解決巡井維修班面臨“人少活多”問題,他們充分發揮黨員的頂梁柱作用,本著一專多能,多專多能用人原則,確定了井場規格化黨員示范工程,把作業區所有井場規格化承包到每名黨員,包括班子成員。同時,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和考核制度,不僅要求承包人負責井場除草、清理雜物、休整井臺這些基礎工作,還要求熟知所管油井的沖程、沖刺、壓力、電流、含水、井口產量,以及地下井身結構等生產情況,便于更好的維護和管理油井。作業區35名黨員就是35面旗幟,他們胸前佩戴的黨徽閃閃發光,每到一處都會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51歲的老黨員王海軍在工作中善于琢磨,提出對盤根進行改造的建議,避免了頻繁換盤根的勞動強度,又節約了成本。負責后勤工作的黨員莊衛東,主動上井場學習作業跟蹤,在大家忙不過來的時候就頂上去,這樣的黨員在作業區已成為主流。
善于引領,讓示范崗成為改革示范點。根據雙班倒實際情況,每個班分別設立了質量安全環保黨員示范崗、政工黨員示范崗、機關綜合黨員示范崗、數控中心黨員示范崗和巡井維修黨員示范崗,兩個班共10個示范崗。其中,數控中心黨員示范崗每班只有3人,肩負著全天24小時對作業區生產油井、設備、綜治、動態施工等遠程視頻監督工作,還要兼負以往的調度工作。他們采取8小時輪換值班,在崗的每一分鐘都不能有懈怠,隨時記錄各種生產數據、觀測井場變化。為了進一步提升工作標準,數控中心黨員示范崗的6名同志與作業區領導干部一起研究制定措施,制定了符合目前生產的《數字化綜合辦公室管理辦法》和《鉆采網絡技術服務管理辦法》,使工作起來更有章可循,更規范化。由13人組成的巡井維修班,合理安排巡線時間,及時排查設備隱患,確保油井正常運轉,實現了作業區油氣水井“數字化 扁平化管理”模式的科學運行,效率大幅提升。
凝心聚力工程的深入開展,\”四抓四強\”工作思路的有效落實,促進保障了采油區數字化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改革成效顯著,采油區1-7月份超產原油200噸,在保證原油產量穩定的前提下,各項成本大幅下降,改革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其中,撤銷井站管理每年采油站值班房地熱維護費、基礎設施維護、生活用電等費用預計可節約60多萬元;運輸管理費每年節約20多萬元;減員節約人工成本費600余萬元;噸油成本降了近200元。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