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濟寧太白湖新區在政府合同管理領域創新行政執行方式,將數字技術應用與政府合同管理有機結合,推動政府合同管理各環節線上集成化辦理,打造政府合同數字化管理新模式,實現了政府合同管理效能和機關內部執行力“雙提升”。
創新管理體制。設立“合同管理委員會”,全面負責新區政府合同管理,下設“合同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具體負責政府合同業務指導、單位咨詢、論證審查、履約監督、風險預警等工作,變“各管一攤”為“集成監管”。拓展覆蓋范圍。突破原有政府合同審查范圍,在全區范圍內實行政府合同標的額“全覆蓋”管理,將以鎮(街)、各部門單位名義對外簽訂的招投標、政府采購、合作共建、建設施工等一系列使用財政資金的各類政府合同,全部納入新區合同管理委員會監管范疇。強化制度建設。持續推進新區法治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出臺《政府合同管理辦法》,為新區政府合同管理工作全面開展奠定了制度基礎;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對外合作合同管理的通知》,對新區各政府方投資主體對外簽訂合作合同的程序和要求作出規定,全面規范了政府、國有企業對外合作行為。
流程設置再造。全面梳理政府合同監管流程,將合同起草、在線咨詢、征求意見、合法性審查、意見反饋、簽約備案、履約監管等環節與數字化管理相融合,進行流程再造和模式優化,建立“新區政府合同數字化管理系統”,實現了政府合同管理“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監管。優化服務內容。優化“新區政府合同數字化管理系統”功能,開設“法律法規庫”“合同文本庫”“合同條款庫”,為起草單位高質量擬定合同提供借鑒和參考;支持多部門在線協同辦公,讓“數據跑腿”,便于修改意見匯集;融入法律顧問審查與管理人員復核雙重審定機制,避免工作脫節;合同文本修改全過程留痕,上傳合同自動歸檔并形成全過程數據庫以便備查,搭建起政府合同“一站式”服務平臺。提升執行效能。通過系統提示信息,督促相關部門及時辦理未結事項,有效縮短各環節辦理時限,實現行政執行力再提升。一份合同從起草到審定的時間由原來的15日變為當前的3個工作日。
突出法治引領。引入法律顧問全程參與政府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強征信調查、業務談判、合同起草、合法性審查、意見反饋、風險識別、擬定防范措施等工作的指導和咨詢解答。發揮專業優勢。全面整合財政、建設、公共資源、法治、法律顧問等人員力量,根據合同不同類別、引入方式等,分別重點征求專業部門、行業意見,充分發揮部門、行業專業優勢,強化政府合同管理過程中的聯動協作,為合同起草單位及時提供業務指導,推進政府合同管理的專業化水平。強化風險預警。建立合同風險問題數據庫,強化在庫數據信息分析識別能力,構建起政府合同風險預警防范機制。通過數據匯聚、分析、識別進行履約風險預警,提醒承辦單位針對預警信息及時進行甄別,提前籌劃防范措施、及時應對化解潛在風險,大大降低了政府合同法律風險和履約風險。
太白湖新區政府合同數字化管理經驗模式日趨成熟,被多家省級媒體刊發推廣。今年3月份省司法廳印發的《山東省司法廳關于2022年度合法性審查工作情況的通報》中,新區經驗更是獲充分肯定,而且得到濟南市歷城區、濟陽區司法局等單位關注,并被濟陽區政府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作為推進法治建設工作的借鑒案例,在全省范圍內打響了新區數字化改革品牌。
通訊員 翟來迎 記者 鄧超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