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理論
可以說營銷的基本原理就是4P理論,之所以被稱之為理論是因為他能解釋營銷上的所有現象。很夸張對不對。反正如果你做營銷肯定是繞不過4P理論的。
我們來簡單認識一下4P理論。它是4個英文單詞的縮寫。即:產品(Product)、價格(Price)、渠道(Place)、推廣(Promotion)
產品:企業應該洞察消費者需求,創造解決消費者需求的產品。產品解決的是賣什么、向誰賣的問題。
價格:產品的定價很重要。因為價格決定了有多少利益和資源可以分配。以及如何分配。電商里很多人做分銷,但如果沒有利潤,分銷是走不起來的。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如何分餅決定了餅的大小。
渠道:渠道可以看作公司外部的營銷團隊,雖然很貴。目前在國內依然是渠道為王。但沒辦法,人家就是能給你帶來流量。不是你有了產品價格足夠低就能賣出去的。渠道管理依然是營銷的重中之重。
推廣:推廣的核心是建立品牌。是一個認識我 —— 信任我的一個過程。
實用案例
這是我在華杉品牌營銷品牌課里看到的一個營銷案例。
西貝莜面村在之前經歷了兩次定位策劃:
第一次是定位為西北菜;只在推廣上做了修改定義為西北菜,產品、價格、渠道都沒有變化。最終也沒啥效果。
第二次是定位為烹羊專家,就是烹調羊肉的專家。不僅改了說法,還實質性的改了產品。菜品向羊肉集中,客單價提高了。如果客人變少了,毛利率也下降了。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在2013年,華與華開始和西貝合作的時候,重新針對西貝的4P做了盤點
第一個P是產品,西貝的產品是什么?是西北菜還是烹羊專家?都不是,整個店,包房、桌子、菜品、價格集合在一起的店鋪是產品。
第二個P是渠道,西貝的渠道就是他所在的店鋪位置,街道的行走過的人群就是西貝的流量。店鋪所在位置就是西貝的自媒體。第一個調整的是渠道,原來西貝開在大街上,而當時的shopping mall在快速發展,既然店鋪的流量,越是好的位置越自帶流量。所以西貝后面一直緊跟著shopping mall開店。
渠道變了,緊接著產品要變,原來大街上可以開3000平米,shopping mall里沒辦法只能開300平、600平的店。也不設包間了,對應的廚房就要變小,菜品也要跟著變少。所以西貝從100道菜變成了33道菜。原來的大桌也都換成4人小桌。那菜品的份量也要跟著變。又引出了第三個P價格的改變。菜量變少,客單價就變高了。這些是因渠道改變從而引發產品價格的改變。
第4個P推廣,最大的改變是與華與華創意的“I LOVE 莜”。這個標識符號對應了西貝的品牌。跟好的宣傳標語一樣,好記的品牌符號是無法估價的。
總結一下,在做任何營銷活動時都應該圍繞4P來設計。任何單獨針對一個P的營銷方案都是不完善的。這種可以被稱為理論的思考方式,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營銷,達成我們的目的。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