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安徽新聞12月13日電(通訊員 莢敏)近日,以“講好檔案故事,弘揚安徽文化”為主題的安徽省檔案學會檔案文化研究委員會2023年度主題研討會在安徽大學(磬苑校區)水上報告廳舉辦。本次研討會由安徽省檔案學會、安徽省檔案學會檔案文化研究委員會主辦,安徽大學檔案館(校史辦)、安徽大學管理學院、安徽大學文學院協辦,來自全省近百位專家學者代表參加會議。
研討會期間,與會代表參觀安徽大學校史館、紅色基因展
檔案是一種以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形式描述和記錄社會、人類活動過程或事件的紀錄資料,具有真實性、權威性、可信度等特點,是人們認識歷史、研究社會文化、維護合法權益以及證明事實真相的重要依據。檔案文化則是以檔案為基礎,以檔案為載體,以檔案為核心的文化。研討會期間,多場專業的檔案文化專題講座和學術報告,讓活動高潮迭起,會員近距離聆聽學習,受益匪淺。
安徽大學校史辦主任馬仁杰的《安徽大學校史中的紅色基因》,以安徽大學館藏檔案為基礎,綜合、梳理、挖掘出安徽大學校史中的紅色基因,擦亮安徽大學的紅色底色,并為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省委講師團特聘高端宣講專家組成員、省統戰理論研究會副會長李傳璽的《檔案,文史研究的寶庫》,用“全、細、寬、實”四個字講授了利用檔案開展文史研究的態度,為檔案利用、文史研究、
文學創作指明了思路和方法;安徽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副總監、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理事、安徽省電影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王振濤的《檔案——歷史紀錄片創作之本》,以紀錄片《劉銘傳在臺灣》的拍攝為例,闡述了檔案在紀錄片中的價值體現;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輿情與區域形象研究中心主任章玉政的《劉文典史料的發掘與整理》,講述了如何查找、搜集、利用檔案資料重現“狂人”劉文典傳奇的一生;銅陵市收藏家協會錢幣專委會主任、中國錢幣學會會員翟光耀的《中國共產黨金融貨幣史探究》,用一百余張(枚)不同時期的珍貴貨幣檔案,闡釋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金融貨幣政策以及各個時期的社會發展情況……各位專家從不同領域,不同視野詮釋了檔案文化的價值和魅力,讓與會者深受啟發。
研討會現場
研討會期間,安徽省檔案學會檔案文化研究委員會還向安徽省檔案館和安徽大學檔案館分別捐贈了20多部文委會會員近年出版的文史研究新成果,以及編印的《安徽檔案文化研究(2023)》。不少作品角度新穎、視野開闊、質量上乘、影響廣泛;《安徽檔案文化研究(2023)》收錄研究會專家、會員的學術論文和隨筆22篇,及時展示會員的研究成果,為廣大會員提供了相互學習和交流的平臺。研討會期間,與會代表參觀了安徽大學校史館、劉文典紀念室、安徽大學校史中的紅色基因專題展,讓大家更進一步理解檔案在文史研究、文化開發中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檔案的載體是冰冷的,但檔案的內容永遠是鮮活的;檔案的文字看似沒有溫度,但檔案承載的文化永遠是火熱的。正如相關人員所說,安徽省檔案學會及其檔案文化研究委員會將致力于“講好檔案故事,弘揚安徽文化”,深入挖掘館藏檔案、民間檔案,推進學術創新,文化傳承,助力文化強省,服務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