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上千年來佛教的傳統管理體制沒有變過,寺院具體管理體制,從大往小排列,方丈上面有“坐元”是退居的方丈,負責監督方丈的重大決策及對內的學修、對外的接待,方丈下面是四大班首,首坐、西堂、后堂、堂主,四大班首主要負責帶領眾僧人在上殿、念佛堂、打坐、禪堂的日常學修。八大執事,監院、知客、僧值,維那,典座、寮元、衣缽、書記,八大執事各自都有具體分工,佛門中有句話,油瓶倒了都別扶,一定有人管這個事。來說明八大執事分工很細、管理很嚴。
現在寺院管理體制,主要變化在財務管理制度上,財務管理在佛教協會和地方政府的監督下,每半年將寺院的財務收支情況向僧眾進行一次公開,信眾捐贈的錢、物等收入有詳細的帳目,寺院維修、購置、寺院教務活動費用、僧侶生活費等支出,有有效的憑據證明和審批手續,收支公開透徹,不搞一言堂。寺院的中青年管理人員,都要經過佛教學院的深造,因為佛教人才的培養,直接關系到佛教事業的盛衰。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