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項目完全指南》:(英)朱迪絲·貝爾/ 斯蒂芬·沃特斯 / 林靜 / 新華出版社 / 2021-8-31 /
文丨云海
《科研項目完全指南》初版于1987年,是英美高校科研方法類課程的經典入門教材。作為一本方法類的書籍,能夠在30多年的時間里一直被奉為經典,這是相當不容易的。隨著互聯網和統計學科的快速發展,這些年來我們獲取資料和分析數據的方式不斷地迭代更新,30年前做學術研究,學術規范、研究方法、分析工具等等,大多都與今天有著極大的不同,這就要求研究方法也要相應的與時俱進。該書經過7次重大增補修訂,最新的第7版,讀起來毫無老舊過時的感覺,十分貼合當下的科研實際,單憑這一點,就足以讓這本經典煥發出持續的活力。
作者朱迪絲·貝爾是英國開放大學等多所大學的教授,以畢生的科研和教學經驗寫成該書,旨在為學生和研究者撰寫畢業論文和研究報告提供全程的指導和參考。作者在總結了學術研究的規律之后,指出學術研究時遇到的問題大多數是一樣的。任何學術研究項目,都需要先選擇一個題目,設定研究目標,設計和規劃合適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獲取機構、資料和相關人員的訪問許可,收集、分析和報告信息,最后寫出一份高質量的研究報告。
所以,該書以寫作一份合格的學術論文的流程為順序,分為奠定研究基礎(選題、研究方法、文獻檢索和綜述等)、選擇數據收集方法、解釋證據并報告研究結果三個部分,用15章的篇幅,介紹了科研活動的方方面面內容,貫穿了從課題選擇到報告撰寫的科研活動的全過程。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本書是一本適合隨時翻閱的學術論文寫作的工具書。該書的編寫也符合西方教材的經典寫法。作者將學術研究比作走迷宮,書的目的就在于引導讀者走出學術研究的迷宮。每一章的開頭就是一份導覽,對每一章的主要內容進行提示,告訴讀者這一章將介紹什么內容,并提供了關鍵術語(書的最后有術語的名詞解釋)。而在每一章的最后,都列舉了幾個自我反思的問題,同時提供一份檢查清單,提出一些關鍵的步驟和注意事項,方便讀者在自我回顧中檢查是否掌握了本章的內容,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此外,還列舉了若干篇延伸閱讀的文獻。這種編寫方式,可以提煉為學習的公式,即:學習=預習+復習+舉一反三,這其實正是一種廣為提倡的高效學習方法。
對于高校學生來說,該書的作用尤為突出。該書作為一本學術方法的入門書,其作用不僅體現在學術研究方法的普及性上面,還體現在該書提供了很多實用的“避坑指南”,可以指引學術研究道路上的新手們少走很多彎路。
比如,文獻綜述是論文寫作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們都知道,文獻綜述的作用在于展現出一幅描述本學科現有知識狀況和主要研究問題的畫卷。但是,翻開國內的碩博論文,就會發現不少的文獻綜述其實只是在簡單的羅列堆砌。這樣的文獻綜述,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份合格的商品銷售目錄,雖然收集了大量的文獻,卻沒有篩選、組織和分類,從而搭建起清晰的文獻分析和綜述的框架,因而談不上高質量的文獻綜述。作者指出,真正高質量的文獻綜述,應該是對文獻進行批判性綜述,這樣才能證明作者已經深入研究了某一領域的作品。為了幫助讀者區分羅列的文獻綜述和批判性的文獻綜述,作者在第7章選取了兩篇文獻綜述進行對比說明(p145-148)。
與此同時,作者在介紹知識點的時候,常常會對一些常見的陷阱進行警示。比如,作者在介紹了批判性文獻綜述之后,指出文獻綜述不僅僅是羅列與研究主題相關的參考文獻。一篇批判性的文獻綜述,應包括對假設進行質疑,對缺乏證據的主張表示懷疑,對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結果進行對比,對得出的結論進行評價。又比如,在進行深度訪談的時候,作者提醒我們,要事先以文字形式告知受訪者研究的目的、訪談的內容、以及如何處理信息等,在征求受訪者的同意之后再進行錄音或錄像,并把轉寫的文字稿也發給受訪者。這些警告能夠發揮撥亂反正、正本清源的作用,有助于研究者糾正常見的錯誤認識,從而避免“踩坑”。
對于寫作學術論文的讀者來說,幾乎任何的困惑,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可以說,這是一本可以按部就班地對照著來完成一份學術報告的操作指引。難怪《護理時報》評論說,“這是一本經典之作,大多數研究人員的書架上都會有幾本被翻得破舊不堪的著作,這本書就是其中一本。”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