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則新聞讓筆者很有些感慨,內容也非常的簡潔:
一項統計嫦娥奔月團隊,各名校學子分布比例的數表里,清華北大,兩所國家頂級學府所占的比例不到3%。
而在相應的,2019年北大學府發布了一項就業報告中,近50%的畢業生,進入了機關事業單位,另有25%左右進入了國企,剩下其他的,大都是進入了金融,政法等比較熱門的行業。
其實說實話,在經濟社會大潮中,每個人都追逐自己,付出與獲得的利益最大化,本來也無可厚非。
可是仔細想想,這也側面的反映了,盡管這些年我國經濟發展異常迅猛,在國際中的地地位也與日俱增。但我們仍然處于發展中國家的行列,人們的普遍思維,仍然沒有擺脫經濟至上的影子。
說的直白些,國人對于基礎設施建設,基礎科研研究的投入, 仍然處于哪里缺少,哪里補上的水平……,手機芯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當然,這也不能簡單的歸咎于,國人的目光短淺——歐美那些發達國家之所以能夠肆無忌憚的高瞻遠矚,那是因為在百十年前,他們從發展中國家攫取了大量的財富,這才有資本來做這些,看似短期沒有利益的事情。
筆者覺得恰恰認為,我們現在仍然處于國力不完全強大的水平,更需要我們大家齊心合力,將精力投入到短期的經濟增長。
同時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早晚有一天我們的經濟實力能達到歐美那些發達國家的水平,可是現階段我們是否更應該將目光放得長遠一些?
好了,歡迎各位小伙伴留言討論,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文人草堂。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