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部門澄清:“16號公告”強調“如實開具”,并沒要求發票上填寫“購物明細”
金羊網訊 記者嚴麗梅報道:近日有個別媒體報道稱,7月1日之后到商場購物開發票時,不能再開“食品”、“日用品”之類的大類項目的發票,而必須按購買明細如實填寫發票。這個說法是否靠譜?昨日,羊城晚報記者從稅務部門了解到,這是對國家稅務總局5月份發布的“2017年第16號公告”并不準確的解讀,在16號公告中,并沒有這種說法。
“如實開具發票”早有明文規定
5月19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于增值稅發票開具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16號)。公告規定,自2017年7月1日起,公司、非公司制企業法人、企業分支機構、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和其他企業這些被統稱為“企業”的,在索取增值稅普通發票時,必須提供企業的納稅人識別號或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而開票方在開票時必須填寫這些信息。
該公告還明確,開具增值稅發票時,發票內容應按照實際銷售情況如實開具,不得根據購買方要求填開與實際交易不符的內容。如,企業如果在商場一次性購進500元的商品,其中只有200元是辦公文具,其余300元是食品,那么,開具辦公文具發票時,只能開200元,而不能開500元。
對于16號公告,有業內人士稱之為“史上最嚴發票新規”,但廣州市國稅局有關人士向羊城晚報記者介紹,其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中,對開具發票要填寫納稅人識別號、要如實開具發票等都有明文規定,這次只不過是再次強調和明確,針對的是營改增之后發票抵扣鏈條問題、發票報銷中存在的問題。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以往雖然相關稅收法規對發票開具都有相關的規定,但囿于征管手段的不足,有的征管規定并未能完全“落地”,但現在不同了,2016年全國稅務系統全面上線“金稅三期”后,稅務機關的征管手段已大大提高。
因此,16號公告的發布也是對廣大納稅人的一次提醒:要注意加強和規范發票開具和管理。
“發票不能再開‘食品’”解讀有誤
“消費者在商場超市購物開具發票時將出現重大變化,以往商家通常歸類開具的‘食品’、‘辦公用品’、‘禮品’、‘日用品’這種大類項目將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具體購物的明細。”“這項規定目前已經陸續開始實施,有的商家已經調整完了開票系統,開始執行新的規定。”有媒體對16號公告第二條內容作出的這一解讀和采訪,近日在網絡上吸引了不少眼球。
到商場購物不能再開“食品”、“日用品”等大類項目的發票,而是開具體購物的明細類發票。具體該怎么開票?如果購買的物品有十幾種,如果明細都要填,發票上小小的“貨物或應稅勞務、服務名稱”一欄里又如何寫得下?
帶著這些疑問,昨日,羊城晚報記者先后向廣州市國稅局和廣州幾家大商場、超市了解情況。
廣州市國稅局有關人士向羊城晚報記者表示,上述這種解讀并不準確,16號公告只是強調發票要如實開具,并沒有“具體購物明細”這個內容,既然16號公告沒有提到,那就照現有規定執行。
那么,廣州本地的商家又是如何操作的呢?
記者昨日從廣州友誼、廣百、沃爾瑪三家百貨公司和商場的相關服務柜臺或部門人員了解到:目前沒有接到任何通知要求在開具發票上填寫購物明細,目前仍按原來的開票系統開具購物發票,項目包括“食品”、“辦公文具”、“日用品”、“服裝”等大類。沃爾瑪一家分店的服務臺人員特別告知記者:如果發票內容要填寫辦公文具,只能是買多少錢的文具就開多少錢的發票,不能把其他物品金額開進發票中。
另外,營改增之后,餐飲業開具的發票全部都是增值稅普通發票,也屬于這次16號公告明確的開票時“必須提供企業的納稅人識別號或統一社會信用代碼”這一范圍,因此,7月1日之后,凡是公司可以報銷的公務宴請,在開發票時,必須按要求提供企業的納稅人識別號或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給酒家。
昨日羊城晚報記者在位于廣州珠江新城的一家酒家看到,雖然還沒到7月1日,但酒家服務人員在開票時,已提前詢問消費者,是否需要在發票上輸入企業的納稅人識別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