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美國信息奧賽(USACO)決賽名單引發熱議,入圍名單90%華人,成功晉級IOI美國國家隊4名成員全是華人。
不少家長開玩笑:未來就是國內本土華人和美籍華人的競爭?
△成功晉級 lOl 美國國家隊的4名成員,清一色華人。
確實,近年來世界名校升學這條路上,中國學生卷麻了。
先說專業。近期斯坦福大學公布2022全校畢業生名單,在24位中國籍本科畢業生中,5人選擇計算機;在155位中國籍碩士畢業生中,來自工程學院的有112人,占70%。另一所美國Top20學府范德堡大學畢業生數據則顯示經濟、數學、工程等專業依舊是中國學生的熱門選擇;
再說分數。且不提哈佛大學在過去7年里SAT最低分從1420上升到1460分,根據“廣深媽媽圈”統計的最新一屆被Top10&藤校錄取的孩子中,最低SAT成績為1510分。
大洋對岸的牛津大學也公布了錄取數據,104位A Level中國錄取者中有36名成績為A*A*A*A*,占比最高;而IB課程則有34%的錄取者是滿分45分的成績,總計達到22位。
換句話說,如果你的目標是美國Top30、英國G5等世界名校,如果你還希望讀熱門專業,光有高分真的遠遠不夠了?。?!而在市面上各種五花八門的背景提升項目中,最能為我們的學術實力加分的,莫過于一段硬核的科研經歷。
賓夕法尼亞大學就明確指出,其本科新生中有1/3在高中階段就有學術研究經歷(academic research)。對本科生錄取要求如此,更不用說申請研究生了
看到這里,可能有家長會說,我也知道科研經歷很重要,但我們家里和學校都沒有相應資源怎么辦? 很簡單,找一個靠譜的機構,而且越早越好。
比如我們曾經分享過的被哥大、牛津錄取的廣東女孩解同學,她從確認專業方向之后,就在升學指導老師的推薦下,參加了集思未來的地球科學綜合課題,在牛津大學終身教授Richard的帶領下系統性地學習了地理信息系統的大量硬知識,獲得了牛津教授推薦信,同時還發表了論文。
經過一番了解,我們知道,集思未來教育(http://pathacademics.com)是由哈佛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校友共同發起成立,致力于為學員提供優質的科研項目及實訓課程,目前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科研類機構之一,并且與國內外知名大學都有長期官方合作。
目前,集思暑期科研項目最后一波報名進行中,項目覆蓋理工文商,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家孩子的特色和興趣進行挑選
滑動查看集思學長姐們的錄取Offer,沾沾喜氣
#01
那些被哈佛、牛津錄取的學霸們,
高中做了哪些項目?
關于“高中生到底有沒有必要做科研”這個問題。有人可能會潑冷水表示:中學生做科研就是笑話!也有人會疑惑:中學生為什么要做科研?
MIT教授Graham Walker曾這樣形容學術要求:“在錄取學生的時候,首先我希望看到我的學生擁有處理高強度學術工作的基本能力,當然我更希望自己的學生對所研究的專業有更深的理解,在未來有超越前輩的可能性?!?/span>
換句話說,科研不僅僅是重要,更是必要。
但,或許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今天手握科研論文發表,被哈佛、劍橋錄取的大佬,曾經也是科研小白。
王同學:
高中:新加坡某頂尖高中
錄取院校:哈佛大學
錄取專業:Economics
課題項目:金融市場分析與企業戰略決策
“經濟它比較廣泛,我高中的時候其實也就是淺淺地學了一下?!蓖跬瑢W謙虛表示,由于自學不知道該怎么下手,遇到感興趣的話題也沒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論,因此通過老師了解到集思“金融市場分析與企業戰略決策”項目時,就果斷報名了。
“對當時的我來說,科研其實算是我第一次嘗試的經歷吧,因為很多東西也不懂,也是就是慢慢學著,看看做科研大概是個什么樣子。”王同學說。
和市面上其他“短平快”的科研項目不同,集思的項目基本上有4周在線小組科研 2周論文指導(密集型),因此是真能從項目中掌握很多科研方法論的,很實用。
用王同學自己的話來說:“我們的professor(牛津大學商學院終身教授Arhat)直接就相當于教科書式地教我們,真的是很好的入門途徑,我知道了該怎么自學,如何做研究,包括科研過程每個階段該做什么,整個過程都有了清晰地理解?!?/span>
哈佛學姐同教授項目報名中
即使是如今的哈佛大神,王同學在科研小白階段也是遇到了不小的挑戰。
“困難主要是在后半部分寫論文的時候,對我來說沒有什么論文寫作的經驗吧,比如說框架呀,文獻資料查閱呀。但是當時我們的論文老師也有給我們明確的指示,就包括哪一個板塊應該寫什么樣的內容,包括后期排版要如何做,老師也是有幫我們很多?!?/span>
解同學:
高中:廣東實驗中學AP
錄取院校:牛津大學、哥大、達特茅斯、帝國理工等
錄取專業:地球科學
課題項目:地球科學綜合課題:衛星遙感與GIS基數在地質勘查中的應用
相比于王同學對于經濟的純小白,解同學可以說是出生于地球科學家庭,爺爺奶奶都是地質研究人員。
“我小時候經常會拿他們的石頭樣本當玩具玩。五顏六色的晶體和會漂在水里的浮石都是我很喜歡的玩具?!苯馔瑢W說,早早就定下了專業方向的她也在世界許多角落留下過腳印,見過挪威峽灣的日出日落,見過瑞士雪山的險峰奇谷,也見過美國黃石公園的湖光山色……
即使不缺科研資源,解同學還是報名了集思未來的地球科學綜合課題,她的教授Richard先生,現任牛津大學地質科學終身正教授,并擔任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評審,曾獲牛津大學杰出教學獎“Recognition of Distinction”、皇家學會大學研究獎金以及地質學會主席獎等,是地球科學領域的大拿。
對于導師,解同學的感受用關鍵詞形容:平易近人,專業過硬。
“我們的導師Richard是一位非常友好的教授。平時上課總是微笑著的,然后在跟我們互動的時候也很平易近人。他同時也是一位專業非常過硬的教授,通過他的課程我學習到了很多關于GIS原理方面的知識。”解同學說。
而在這段科研經理之后,解同學是真的把地理信息系統的知識打了扎實的基礎。不僅學習了衛星圖像的理論知識,同時也學到了很多非常實用的QGIS的操作方面的知識,并且學會了如何制作分析圖像,例如land cover change images和RGB band composite images等。
“這些知識都是以后在探索地球科學專業時能夠幫助到我的知識,因此我受益匪淺。申請上面這個項目也對我有很大的幫助。通過這次科研,我不僅獲得了牛津教授的推薦信,同時也發表了一篇論文。”解同學說。
高質量論文科普:
SCI/SSCI:世界最出名的科技文獻檢索系統的三大巨頭之一,是國際領域主要科學類檢索根據,所代表的是自然科學研究的頂尖學術水平。
EI:EI和SCI同屬三大巨頭,是由工程信息出版的工程技術綜合檢索工具。所涵蓋領域包括電子、電力、機械制造和土木工程等。
CPCI:CPCI包含了ISTP和ISSHP兩個著名會議檢索。其包括大量會議文件,例如重要研究成果發布會、研討會和論壇的文獻資料。涵蓋生命科學、農業、環境科學和工程技術等,35%與工程技術和應用科學相關。
#02
不同專業的科研
學術能力側重點不同
看到這里,可能有家長會說,如果我的孩子還沒有明確的專業方向怎么辦?我們的建議是:從興趣和能力出發,多試一試。
而且,不同專業的科研對于學術能力的注重也是有所差異的。
商科
能力關鍵詞:領導力/定量分析能力/組織管理能力
△UCLA Master of BA提出要培養領導人才
理工科
能力關鍵詞:創新能力/實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
△CMU計算機專業官網指出候選人需要具備數理和邏輯推理能力
人文社科
能力關鍵詞:定性分析能力/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維
△牛津大學人類學寫作要求提出需要體現分析能力和表達力
因此,如果你們家孩子年齡還比較小的話,其實可以從能力點出發來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專業和未來發展方向。
最后,總結集思科研項目的特點,也是比較吸引我的幾個方面:
是很好的科研入門
每一個項目都是成體系教學,不劃水,學生能快速掌握學科知識和科研方法。
超強教授團隊
除了以上兩位牛津大學的教授之外,今年集思的暑假項目中,人工智能項目是麻省理工終身教授Mark;化學工程項目是劍橋大學工程學院終身教授&副院長Colm;語言學課題是哈佛大學寫作項目主任James;游戲設計課題是UCLA電影藝術學院終身教授Steve……各個都是行業領軍人物。
論文發表&教授推薦信
都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如果孩子能充分利用項目和教授資源,在該領域深入探索,在項目中表現優異,藤校、牛劍正教授的推薦信,含金量滿滿??!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