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大模型1.0”于今日(2023年12月29日)在中國農業大學正式發布,這標志著我國農業科技領域AI應用獲得重要突破。
(發布會現場)
今日上午,農業大模型項目研發論證會暨“神農大模型 1.0”發布會在中國農業大學舉行。會上,中國農業大學科研團隊對外發布了應用于農業領域的行業大模型“神農大模型1.0”。模型具備農業知識問答、農業文本語義理解、文本摘要生成、農業生產決策推理等多項功能。與會專家表示,這標志著AI應用在我國農業領域獲重大進展,標志著由高校及科研院所研發的行業大模型又添新軍,對我國以科技驅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將起到重要基礎性作用和引領作用。
此次發布的“神農大模型1.0”,在常規大模型技術架構基礎上融合了知識圖譜、向量數據庫等技術,實現了農業知識有問必答的同時,提高了回答的準確率,緩解了大模型普遍存在的“幻覺”詬病問題。模型由海量高質量農業知識數據訓練而成,數據涵蓋農學、園藝學、栽培學、生物信息學、動物科學、動物醫學、設施農業等學科,包含超過1000萬條農業知識圖譜數據及超過5000萬條現代農業生產數據和2萬本農業類圖書。模型設計了并行加速推理算法,極大地提高了大語言模型的推理吞吐性能。
(神農大模型)
據悉,目前中國農大科研團隊與多家政府機構和農業企業達成合作,推動智慧育種、智慧植保、農業標準化生產等方面的校政、校企合作,助力科技賦能農業。團隊依托大模型技術與北京市懷柔區雁棲鎮政府開展了農業知識惠農合作;與內蒙古鑫雨種業公司合作推動馬鈴薯種業智慧化發展;與中國農業大學巴南三融研究中心合力推動重慶巴南地區的農業智慧化生產決策。團隊目前已經開始研發支持多模態的2.0版本,支持圖像、聲音、視頻等農業多模態場景的知識互動和農業生產的智慧化決策。
“神農大模型”的科研團隊負責人由中國農業大學青年科學家王耀君副教授擔任,主要研發人員來自于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農業大模型研究實驗室(lalm.cau.edu.cn)和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前瞻實驗室生物信息學團隊。
(責任編輯:王晨曦)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