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的起點
華科人正以
“開局即加速”的姿態
砥礪奮進、劈波前行
1月3日
《人民日報》頭版
聚焦我校2024年首個工作日
將視角對準我校集成電路學院
劉歡教授團隊
一起來看看人民日報記者
對團隊的現場新聞速寫
圖為1月3日《人民日報》頭版報道
把制備好的量子點薄膜晶體管芯片放到低溫冷阱探針臺中,設定好溫度、電壓等參數,通入二氧化氮氣體,屏幕上很快顯示出一系列有規律的波形數據……
1月2日一早,陰雨天的武漢有些濕冷,華中科技大學的量子人工嗅覺學術前沿青年團隊實驗室內卻是一派火熱景象。該校集成電路學院青年教授劉歡正帶著團隊成員李華曜副研究員、唐艷婷博士研究生等人,開展光電智能生化傳感器芯片與微系統關鍵技術的攻關。
“高性能智能氣體傳感器可廣泛應用于溫室氣體檢測、流程工業安全、智慧醫療等重要領域,是世界各國競逐的重要新賽道。”劉歡介紹,團隊持續加強與漢威科技、??低?/span>等行業龍頭企業的產學研合作,積極開展電子鼻、光子鼻等先進傳感技術和微系統的研究,逐步實現了關鍵芯片及核心部件的國產化,同時積極開拓量子點類生智能感知前沿研究方向。
武漢光谷是國家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周邊集聚了42所高等院校、56個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院所。近年來,光谷充分依托科教資源優勢,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光電子信息產業持續補鏈、延鏈、強鏈,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光器件研發生產基地,光電器件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40%,國際市場占有率12%。湖北省政府日前印發的《加快“世界光谷”建設行動計劃》提出,光谷光電子信息產業規模2025年要達到7000億元。
2023年4月,以華中科技大學為牽頭單位的“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傳感器”重點專項——“光學超材料調控機理及微型氣體傳感器研制”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由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尤政院士領銜、劉歡教授團隊參與,以解決微環境中多組分氣體檢測的基礎問題和技術難題為目標,積極探索基于光學超材料的氣體傳感新方法。
“經過近一年的科研攻關,以團隊自主研發的高靈敏、非制冷中紅外探測芯片為核心部件的光子鼻微系統,已經能夠同時識別三種以上的多組分溫室氣體,比如二氧化碳、甲烷、乙炔等;在高靈敏甲烷檢測方面,檢測能力可達1億分之一的濃度?!眲g說。作為一名一線科研工作者,新的一年,她將帶領團隊埋頭做好自己的事,朝著微型化、高精度、多組分的智能氣體傳感方向繼續努力,重點提升環境適應性與可靠性,同時與更多領軍企業、醫療機構開展合作,積極推動成果轉化應用,為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貢獻更多科研力量。
記者手記
《人民日報》記者范昊天:“國之所需,行之所向?!彪m然和這個科研團隊的接觸時間并不久,但從他們正在科研攻關的方向,以及身上那股鍥而不舍的勁頭上,我可以感受到整個團隊踏實、務實的科研氛圍。
劉歡為我校集成電路學院、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雙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作為負責人領銜中央高校優秀青年團隊培育項目、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帶領團隊致力于光電子智能微系統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發。劉歡教授團隊長期從事氣體傳感器研究,入選中央高校優秀青年團隊培育項目、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我?!皩W術前沿青年團隊”。團隊依托我校集成電路學院、湖北光谷實驗室,立足智能傳感器領域前沿,研究光電智能生化傳感器芯片與微系統的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聯合領軍企業和重點行業用戶在環境氣體監測、流程工業、智慧醫療等重要領域推動技術轉化與應用,曾獲得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技術發明一等獎、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文章來源:華中科技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
編輯:楊楚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