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文俊)分類評價被認為是破“四唯”的重要措施之一。11月30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關于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實施意見》。湖北工業大學副校長宋小春介紹,《實施意見》對科技成果評價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產業化、軟科學研究四類實施。
基礎研究重點評價新發現、新觀點、新原理、新機制等標志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
應用研究類重點評價新用途、新功能、新方法、新技術等標志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
技術開發和產業化類重點評價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新工程、新系統、新服務等標志性成果的質量、效益和社會影響。
軟科學研究類重點評價為決策科學化和管理現代化而進行的有關發展戰略、政策、規劃、評價、預測、科技立法以及管理科學與政策科學等研究標志性成果的質量、社會貢獻和影響。
湖北工業大學作為科技成果分類評價試點單位,出臺了《湖北工業大學科研項目及成果分類認定辦法》,分為科研項目、科研論文、學術著作、成果獲獎、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與社會服務等六類,其中,科技成果轉化與社會服務中社會服務分為:標準制定、咨詢報告和設計服務,同時,根據學科特點,區別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和藝術設計學進行分類認定。
對于科研項目的分類,主要以項目的創新性,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實際貢獻和創新價值為主要指標。
對于科研論文的分類,主要以論文的原創性、理論和技術的前沿性以及社會評價為主要指標。
對于學術著作的分類,主要考慮社會評價、創新質量、出版社影響度等因素。
對于成果獲獎的分類,主要以社會評價為主,兼顧成果轉化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行認定。
對于知識產權的分類,主要考慮新用途、新功能、新技術等因素,分類認定。
對于科技成果轉化與社會服務,湖北工業大學作為湖北省唯一一所科技部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高校,對科技成果轉化主要突出轉化的質量和效益,主要考慮成果轉化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對于社會服務類,主要考慮成果對于政策和戰略規劃制訂等社會有效貢獻為指標進行認定。大力推進科技成果市場化評價,建立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聘用科技成果轉化經紀人,面向市場開展科技成果專業化評價活動。完善科技成果市場化激勵機制,通過合理確權,鼓勵“紙變錢”。探索科技成果評價應用激勵。提升科技成果評價結果在人才項目推薦、職稱評審、績效考核等方面的應用,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績效在部門和個人績效考核中的權重。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