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亮
實習生 夏嘉欣
通訊員 華軒 李偉苗 陳芃辰 盧迪
廣大宣 蔣曉薇 張燕
從2017年開始,教育部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探索形成領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國模式、中國經驗,助力高等教育強國建設。各高校也紛紛響應,大力開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機械設計制造等 “新工科”專業建設。
羊城晚報記者留意到,今年廣東多所高校新增“新工科”專業,涵蓋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相關專業,或在“新工科”專業增加了招生數量。此外,課程設置體現多學科交叉特色,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培養實踐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
中山大學:新建兩個學院,新增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
智能科學與技術:今年,中大珠海校區新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智能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學院(軟件工程)。其中,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全國計劃招生90名,學習內容以數學、計算機類、電子類課程為基礎,涉及機器感知、機器學習、智能機器人、視聽覺信息處理、數據挖掘和智能信息系統等,配合相應的實踐訓練,培養人工智能領域具有基礎研究和綜合應用,掌握多學科交叉知識的高層次人才。
遙感科學與技術:2020年首次招生。該專業實現測繪科學、航空航天科學、計算機科學、電子通信與自動控制、地球科學、信息科學與系統科學等多學科交叉滲透,培養能從事傳感器的集成與設計、遙感數據獲取與處理、遙感數據建模與反演、攝影測量與遙感系統集成的研發與推廣,以及有關空間信息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和應用、數字化測繪和遙感信息服務等方面的生產、開發、科研和管理工作,并具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學生畢業后進入測繪、國土、林業、農業、環境、交通、規劃和國防等領域工作。
華南理工大學的項目研究和綜合創新實踐平臺
華南理工大學:加強機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專業
今年,華南理工廣州國際校區5個新工科專業持續招生:智能制造工程、機器人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分子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普通類增加智能制造工程等新工科招生計劃。
機器人工程:通過聚集國內外創新資源,涵蓋工業機器人、醫療機器人、服務機器人以及無人駕駛系統等研究領域,攻關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及產業化方面存在的卡脖子問題,旨在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機器人領軍人才。
智能制造工程:該專業是人工智能與新興制造的強交叉學科,通過智能技術(智能 )與制造的深度融合,聚焦智能制造領域的前沿科學研究,開展多學科聯合攻關解決智能制造領域的卡脖子核心問題,旨在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智能科學技術人才。
暨南大學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舉辦的第15屆IEEE網絡、傳感及控制國際會議
暨南大學:開設人工智能專業,打造國際化、產業化、特色化
人工智能:重點支撐人工智能 信息處理、人工智能 機器人工程、人工智能 智能物聯、人工智能 智能工業、人工智能 智慧醫療等多個專業方向,推進跨學科交叉。
此外,該專業樹立全球化思維,引入國際化教學模式,整合國內外產業、科研和教育優質教學資源,開展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并以培養實用型、創新性人才為培養方向,實現學校學習、專業實習與產業實踐的深度對接,形成教學面向科研、面向產業、面向市場的教學格局和態勢,實現國際化、產業化、特色化,著力培養具有創新和創業能力的“雙創型人才”。
華南農業大學:開設軟件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
據了解,華農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能力,堅持“以競促學,以賽促教,競教結合”的理念,培養面向全國尤其是符合大灣區及廣東省需要的創新型工程型人才。
軟件工程:2020年計劃招收180人。現為廣東省特色專業,入選廣東省“一流專業”建設點,通過與國家級校外實踐基地四川華迪和省級校外實踐基地東軟睿道進行聯合培養,在真實化場景下鍛煉學生項目實踐能力,以產學協同育人方式提升學生的專業核心競爭力。近三年,該專業畢業生就業平均月薪均保持在8000元以上,2020屆畢業生就業平均月薪突破了10000元。就業崗位以軟件工程師、運維工程師和產品經理等為主,在IT行業持續保持高競爭力。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2019年開始招生,注重培養掌握大數據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熟悉大數據技術的特性、實現原理及應用方向,掌握數據采集、存儲和挖掘等數據處理能力和大數據系統的搭建能力,培養從事數據預處理、大數據應用分析、大數據應用開發、大數據系統研發及數據可視化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主要面向醫療、交通、有色金屬行業,輸送大數據分析、處理、存儲、挖掘與應用人才,以及大數據系統開發、集成、管理與維護人才。
廣東工業大學粵港機器人聯合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新增5個新工科專業,新設人工智能特色班
今年,廣工新增能源化學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工程等5個新工科專業。同時,以“以工為主,工工結合、工理交融、工文滲透”為理念,開設了跨學科多專業融合的新工科創新班。
人工智能特色班:今年首次招生,在計算機學院、自動化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的相關專業錄取新生中選拔,畢業授予“人工智能”專業相應學歷學位證。就業領域為自主無人智能控制、智能信號處理、模式識別與機器智能等交叉融合信息技術領域。
粵港機器人聯合學院:在機械類、工業設計、自動化類、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和數學類6個專業(類)選拔學生。就業主要在機器人控制與智能制造領域,就業單位包括騰訊、百度、聯通、菜鳥驛站、寒武紀科技公司等知名企業和500強企業。
深圳大學:新增機器人工程、軟件工程(騰班)專業,培養專業型人才
機器人工程:今年在廣東省招收19人。本專業構建一個基于“產學融合,產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全面融入工程環境”的新工科模式,為相關行業與企業輸送掌握機器人傳感反饋、信息智能處理、智能規劃決策與控制、智能人機交互的智能機電一體化系統等核心知識,并具有從事機器人的設計、制作、裝配、操作和使用等工作崗位技術能力的專業型人才。
軟件工程(騰班):今年在廣東省計劃招收21人。本特色班為深圳大學與騰訊公司共建,以深圳大學廣東省首個人工智能學院——騰訊云人工智能學院為主要依托,面向科研和產業鏈對人工智能領域人才的迫切需求,充分利用計算機與軟件學院優秀師資和人工智能科研優勢及核心特色課程,并結合騰訊云的教育云資源、企業案例、騰訊的實習實訓機會等,采用產教融合、創新、創業型人才與技術應用型人才互補的培養方式,培養學生人工智能工程問題的發現、分析、設計、實現和優化能力。
廣州大學計算機學院學生獲第42屆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亞洲區域賽金牌
廣州大學:新增機器人工程、人工智能專業,推動產教、科教融合
機器人工程:是廣東省戰略新興產業特色專業、省級校企協同育人平臺。本專業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項目制為手段、以創造性產品研發為目標,在推進廣東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機器人及智能制造裝備核心技術突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會影響力。
人工智能:推行產教融合、科教融合,以數理為基礎,人工智能交叉學科知識培養為依托,通過學習C 程序設計、人工智能程序設計、機器學習、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離散數學等核心課程,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專業素養好、實踐能力強、富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形成科教結合、教學互動、能力培養、素質提升的特色。
汕頭大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參與中國大學生智能制造大賽初賽
汕頭大學:開設電子信息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該專業為廣東省第一批名牌專業,培養具有系統設計能力的電子工程師和T型領導力的企業技術精英。學校具有國家一級學科碩士點,擁有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實驗室及儀器設備,推進實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提供出國留學和國際交流機會,以及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聯合學習項目。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該專業首批加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開設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培養具備國際視野和社會責任感,適應行業技術的快速發展,勝任機電產品設計、科學研究、生產組織管理、設備維護革新等方面工作的創新型人才。學生畢業后在機械工程領域可成為技術、管理骨干。
廣東財經大學: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創新實驗班),學生可參與項目開發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創新實驗班):為人工智能方向,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學生接受人工智能應用的實踐培養,具有在經濟、管理、法律等領域從事智能應用、開發及管理的綜合能力。
依托“具有財經院校特色的計算機復合型應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廣財與百度、科大訊飛合作共建的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產業學院,把龍頭企業領先的技術與廣州本地、特別是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產業本地化對接,學生在校期間可進入校內企業合作研發基地參與實際項目的開發。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開設環境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推動“新工科”專業布局
環境工程:2020年面向全國7個省招生160人,是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專業、廣東省特色專業、廣東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設置計算機技術及繪圖、污染物監測和分析、工程設計、管理及規劃等方面的課程,在體現厚基礎、寬專業特點的同時,依托廣東省石油化工污染過程與控制重點實驗室、廣東高校石油化工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創新平臺優勢,著重強化培養學生石油化工等工業企業的環境工程理念,使學生具有解決石油化工等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水、氣、固廢以及環境生態影響等方面復雜環境工程問題的能力。
智能科學與技術:2019年開始招生,每年招兩個自然班,約90-100人左右,主要培養學生掌握應用數學、智能信息處理、智能交互、智能計算、智能控制等基本原理,以自然智能如何認知和學習為研究對象,探索智能機器的實現機理和方法,并將這種方法應用于人造系統,研制各類人工智能系統。
廣東白云學院:開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推動產教融合
學校開設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器人工程、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汽車服務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物聯網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相關專業。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廣東省重點培養學科,在現有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省級重點學科(培育)的基礎上,把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器人工程等專業,建設成為智能制造產業領域的特色專業。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王敏
審簽|樊美玲
實習生|陳愷祺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