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導師,在讀研的過程中,重要性可達95%,剩下5%看個人的運氣、智商、努力程度等。
從學術上來講,也就是說你雖然也很努力,也很優秀,但是你如果不在這個導師的課題組里,你的研究生過的怎么樣,能學到什么東西,能研究到什么深度,那可能完全真正都是兩碼事。
從科研入門來說
你還在傻乎乎的讀文獻,想idea的時候,人家課題組那邊已經分配師兄師姐給idea然后按照流程照著做了,東西都是現成的,無論是研究方法,還是研究思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處理數據,怎么進行公式套用,怎么分析數據,怎么寫論文,怎么拔高,這一套都是現成的,都是有具體的人參與指導的。入門之后,你便可獨立開展自己的研究。
國外有些導師更離譜,讓你做新方向,不會是吧。沒問題,xx大學xx課題組在這個方面做的非常有聲譽,這邊給你聯系一下,你過去學習幾個月,入門了再回來。
國內很少有這種情況,不會不要緊,咱們報個班找個機構,花點錢學一下,有些導師雖然不能直接給你報銷這筆費用,但是如果研究生發出來核心論文,導師會給你獎勵的,足夠覆蓋這筆支出。
從學術資源來說
大多數人真正能夠意識到自己導師在圈子里實力的時候,可能就是參加學術會議的時候。
學術做的好的,基本上做完報告之后,私下被同行的很多專家和博士圍著進行交流和討論,會議聚餐的時候,基本上也是坐大佬桌。
往往學術做的好的導師,非常注重交流,非常注重學生去參加學術會議交流自己的工作。學生想去學術會議的基本上能資助的肯定資助,因為有很多創新的idea和靈光一閃以及長期困擾的問題,解決的契機可能就是一場高質量的學術會議。投稿匯報也是學生露臉的機會,多跟大家交流,可以幫助你完善你的工作。你也同時可以去見識一下別的課題組是怎么做一個研究的,并如何講好科學故事的,能夠大開眼界,雖然不會透漏很多具體細節,但是講的很多東西非常多、非常細致和開闊,能夠指明你未來的發展方向。很多學生差就差在閉門造車,但是哪有自己一下就能憋個大招呢?
先做成再做好再做成特色再做成獨門絕技。循序漸進罷了。
不經常去高水平的學術會議,甚至很多課題組的導師,都不一定知道這塊目前最前沿的研究是什么。接觸的越多,理解才能越深刻。很多企業也會借此會議機會交流一些不在現場根本無法遇到的工程問題,而這很有可能就是你的突破點。
你越早知道,你就能越早入局。
需要論文輔導的,可以了解一下我們的論文寫作訓練營,都是雙一流教授親自上課,提供從論文選題到投稿的指導,幫助有需要的人發表論文。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