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是全社會共同的語言!
2021年7月23日,日本東京奧運會即將開幕,這是奧運精神傳承至今的第3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匯聚了全世界最頂尖的運動健將,他們將代表自己的國家展示最高超的體育競技水平。本次奧運會上,以北京體育大學的博士生蘇炳添、寧波大學體育學院研究生石智勇、華南師范大學本科生陳巧珠等為代表的高校體育健將們將代表中國出征。
歷屆奧運會以來,中國已累計摘獲224枚金牌,獎牌榜連續5屆世界前三,中國“體育大國”的地位得到世界關注,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距離“體育強國”仍有一定差距。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通知》中提出,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體育強國,次年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加快體育高等院校建設,豐富完善體育教育體系建設。所以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國體育大學是建設體育強國的基礎,高校對體育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和輸出更是為體育強國建設添磚加瓦。
從2021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數據統計來看,1200多所本科高校中有511所大學開設了體育學類專業,其中267所高校的515個體育學類專業上榜,除了體育類院校,還有眾多師范類高校閃現其中,他們共同為我國的體育教育做出了卓越貢獻。接下來帶領大家一睹他們的風采。
高校綜合體育實力,先睹為快!
體育學類專業上榜數量反映高校體育學類專業辦學規模,A 層次專業數量則反映高校體育辦學實力。從高校在2021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中體育學類專業的上榜情況來看,第一梯隊高校為北京體育大學和上海體育學院,兩所高校體育學類上榜專業均被評為A 或A專業;第二梯隊高校是首都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吉林體育學院以及山東體育學院,這四所高校體育學類的上榜專業數均為8個,且均有1個A 層次的專業上榜。此外,師范類高校中華東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上榜的體育學類專業均被評為A 或A層次,其體育學類專業開設規模雖然小,但專業質量高,整體專業實力同樣不容忽視。
體育雙雄,北體上體并駕齊驅
從體育教育的整體辦學實力和質量來看,北京體育大學和上海體育學院無疑為體育界的雙雄。北京體育大學以9個A 專業略占優勢,上海體育學院以7個A 專業和1個A專業的實力緊隨其后。
北京體育大學上榜的9個A 體育學類專業中有8個專業位列全國排名前三,包括體育教育、運動訓練、運動人體科學等,專業整體實力表現優異。北京體育大學成立于1953年,是我國體育院校首批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且是全國首個體育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學校始終堅持教育、訓練、科研“三結合”辦學模式和辦學特色,同時加強體育與教育、科技、文化深度融合,為體育強國、教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培養輸送高素質新型體育人才。建校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近10萬體育領域優秀人才,榮獲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的“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和由國際奧委會授予的“體育與社會責任獎”,其學校在體育領域的專業實力和卓越貢獻當之無愧第一。
圖源:北京體育大學官網
上海體育學院上榜的7個A 體育學類專業均進入排名前三,包括運動康復、運動訓練、體育教育等,專業整體實力與北京體育大學在伯仲之間。上海體育學院創建于1952年,以人才培養和知識創新為己任,承載“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弘揚體育文化”的光榮使命。學校師資力量雄厚,運動健康科學教師團隊于2017年被教育部評為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學校科研成果顯著,《運動與健康科學》是中國大陸唯一一本被SCI和SSCI數據庫同時收錄的體育學術期刊且躋身SCI/SSCI“雙學科庫”前十,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學校人才基地眾多,在深化“體教融合”人才培養改革中,與多個國際體育機構、中國體育協會共建人才培育中心和體育學院,成為了“國家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
圖源:上海體育學院官網
師范類高校,異軍突起!
華東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雖作為師范類高校,但體育學類專業教育實力同樣強勁,兩所高校在2021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上榜的3個體育學類專業均為A類層次。
華東師范大學的體育與健康學院的前身是體育系,學校體育教育和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雙雙被評為A ,且體育教育專業在2021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中位列第三,其專業影響力和聲譽在國內受到高度認可和關注。2011年以來學院在體育領域榮獲教育部、國家級、省部級等10余項獎勵;承擔國家級課題40多項;出版學術著作、教材等60多部;發表SCI、SSCI、CSSCI、CSCD論文等600多篇,其在體育教育方面的成就顯著、貢獻卓越,同時為高校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體育教師人才。
圖源:華東師范大學官微
華南師范大學體育教育和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均被評為A 。華南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是國內成立最早的體育系之一,目前學院的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在2021年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中位列第一。該專業是學校第一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其中相關重點研究基地中,“中國體育場館協會場館運營和管理研究中心”目前是國家體育總局設在高校的唯一一家研究機構,旨在推進我國體育場館建設、提高運營管理水平以及推動我國體育產業的繁榮發展。
圖源:華南師范大學官微
體院潛力股,蓄勢待發!
首都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成都體育學院作為體育類院校中的潛力股,A類專業數均達到6個及以上,在體育領域方面的專業建設同樣表現十分卓越。
競技體育特色突出的武漢體育學院,于2018年入選湖北省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自1988年以來所培養的運動員,在世界三大賽(奧運會、世錦賽、世界杯)上共獲得金牌131枚、銀牌25枚、銅牌36枚;在亞洲三大賽(亞運會、亞錦賽、亞洲杯)上共獲金牌88枚、銀牌18枚、銅牌15枚。以張香花、楊威、程菲、呂會會等一批在世界重大比賽中屢獲佳績、為國爭光的優秀運動員,為體育強國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圖源:武漢體育學院官網
歷史悠久的成都體育學院早已積累著深厚底蘊,7個上榜專業中有6個在2021年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中被評為A級專業。成都體育學院累計獲批5個體育類的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長久以來,學校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杰出師資,如著名武術家、原中國武術協會主席、中醫骨傷鄭氏學派的創始人鄭懷賢教授,著名體育史專家、原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體育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周西寬教授等以及各類專家112人次;同時,學校穩步提升的科研工作、優勢凸顯的地方經濟服務以及廣泛地對外交流合作,都為這所極具歷史底蘊的體院高校帶來明顯優勢。
圖源:成都體育學院官網
體育教育是我國發展路上強國強民的必備指標,通過不斷提高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發展水平,培養社會體育領域專業人才,增強國家體育教育與體育實力,建設體育強國將指日可待。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