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科研之路
是否有哪個瞬間
留存在你的相冊里
綻放在你的記憶中
驚喜、震撼、感動、喜歡
久久難以忘懷
發(fā)現(xiàn)科研之美
感受科研之趣
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些幸福瞬間
一起選出你心中的“科研最美瞬間”吧!
No.1 礦石中的“微宇宙”
土木與資源工程學院—王海屹
通過正交偏光顯微鏡觀察閃鋅礦的特點,發(fā)現(xiàn)在鏡下照片與宇宙中的“創(chuàng)生之柱”極為相似,具有十分華麗的特點,充滿著神秘的色彩。“創(chuàng)生之柱”矗立在繽紛多彩的遼闊宇宙中,看起來像是伸向未知宇宙的手指,而礦石類似的手指特征似乎在指示地球演化的重要機制,在地質學“宇宙”具有極其重要的研究意義。
No.2 夏蓮
冶金與生態(tài)工程學院—何奕磊
藝術描述:夏日,陽光如注,穿透蓊蔚的空氣,將一池荷塘染上了翠綠的顏色。這時,荷花悄然綻放,宛如一群宮裝美人,優(yōu)雅地翩翩起舞,細膩的花瓣如羽衣輕舞,蕩起了夏日的旋律。荷花不妖艷,只是淡雅而高貴,像是從仙境走出的仙女,身披素裙,神情寧靜。在微風的輕撫下,荷花搖曳出一曲幽幽的樂章,喚起人們對歲月靜好的向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在現(xiàn)代都市的喧囂中,荷花給人們送來了一份寧靜與沉思,提醒我們,生命的美好往往在平凡之中。
材料介紹:鐵鋅化合物,通過溶劑熱法制備。
No.3 小王子和他的玫瑰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李金洋
小王子追尋著他的玫瑰花,照顧他的玫瑰花。玫瑰花帶給了他美好的向往。小王子在追尋的過程中明白了探索的意義,懂得了珍惜。就像同學們在科研過程中探尋自己想要的結果,科研工作者們需要精心研究他們的課題,一絲不茍地進行實驗探索。只有真正理解課題,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獲得真正的成就。世界上從不缺少美好的事物,只要堅持對目標的追求,就一定能夠發(fā)現(xiàn)美好。
No.4 驚鴻一瞥
機械工程學院—蘇逸田
遠處“鋼筋鐵骨”的巍峨巨筑,與腳下安靜祥和的“鋼鐵搖籃”,于一代代北科人的目光中建立起愈發(fā)堅實的羈絆。
No.5 眼前的黑不是黑
能源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劉穎
其貌不揚的黑色活性炭顆粒內隱藏著巨大的表面積,可以用于吸附,催化等一系列應用場合。研磨成粉末后,閃爍著星海的光芒。科研也是在直觀的表象之下蘊含著龐大的理論和知識體系。
科研是一段漫長的積累過程,每個科研人都有自己的光。如果不是一顆堅硬的金剛石,也不是一顆價值連城的鉆石,或許可以選擇做一粒活性炭,用豐富的內涵證明自己的價值。
No.6 了解他,才能“控制”他
自動化學院—秦昕
近40天的遼寧鞍鋼提效實踐,讓我深刻認識了他——帶鋼熱軋軋機,同時也讓我懂得如何去控制他,讓他能夠以更高更快更穩(wěn)的節(jié)奏鍛坯成材。
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我深刻感受到了鋼鐵冶金的魅力與挑戰(zhàn);這也是我博士的研究對象:帶鋼熱軋。看到熾熱疾馳的鋼,就想到我校的前身為北京鋼鐵學院,繼承北科前輩們的鋼鐵意志,為實現(xiàn)鋼鐵行業(yè)數(shù)字化智能化奉獻青春力量。
No.7 仿鴿撲翼機器人
智能科學與技術學院—王久斌
當一群小鳥從你身邊飛過時,你是否會想到它們可能不是真的?仿鴿撲翼機器人是模仿真實信鴿設計研發(fā)的新型飛行器,從飛行方式到外觀形態(tài)均接近真實的信鴿。經(jīng)過多年的刻苦鉆研和迭代改進,我們實現(xiàn)了從0到1再到多的跨越。有汗水有淚水,有辛酸也有笑容,最開心的時候莫過于看著它們在空中自由翱翔。圖為多架仿鴿撲翼集群飛行中的一個實驗畫面。
No.8 科研之花絢爛綻放
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方宇
在對學科領域進行探索時,我接觸到了CiteSpace這款軟件。它能夠從眾多論文中提取引文信息,進行分揀、提煉和整合。例如,在經(jīng)過文獻分析后,它繪制出了這張文獻關鍵詞聚類分析圖,猶如一朵正在綻放的花朵,暄妍明麗。如果將一篇新論文視作自適應復雜系統(tǒng)接收到的信號,通過測量系統(tǒng)的模塊化程度及其變化,我們可以獲得關于該論文潛在影響力的寶貴信息。
No.9 潑墨山水
數(shù)理學院—楊雅茜
利用溶液法生長Ag2S,輔以Ag誘導,退火之后的襯底便會生長并綻放出一束一束的晶花。實驗科研大部分時間的本質是孤獨、枯燥的,就如同日復一日的西西弗。但這也是人生的修行,無論科研結果如何,身在其中便要學會享受科研,享受當下,用想象賦予科研工作二次生命力,去創(chuàng)造、去改變。
No.10
研究玉米在正常和
鹽脅迫條件下的生長情況
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梁朋雪
此圖描述的是張老師帶領本課題組成員研究玉米在正常和鹽脅迫條件下的生長情況。玉米在鹽脅迫條件下的生長會受到抑制,表現(xiàn)為第一片葉子首先發(fā)黃,葉片卷曲,根系生長不如正常條件下發(fā)達,生長會受到抑制。此圖是在生物與農業(yè)研究中心的植物生長間拍攝,展現(xiàn)了張老師為大家講解在水培條件下玉米生長2周的狀態(tài),我們正在認真聽講并記錄。
No.11 揭榜掛帥勇爭先
經(jīng)濟管理學院—郭強
揭榜掛帥勇爭先,聚力創(chuàng)新齊向前。北京科技大學青年之聲團隊懷抱崇高理想、充滿奮斗精神,積極參加“挑戰(zhàn)杯”揭榜掛帥專項賽,探究新時代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青年化闡釋的科學內涵及特點,致力于“聚青年之力,傳遞黨的好聲音”。團隊成員認真指制定研究計劃,反復打磨研究內容,廣泛開展調研活動。通過層層比拼,團隊最終站上最高領獎臺,斬獲“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特等獎。
No.12 貿仲杯最美瞬間
文法學院—尹伊君
圖中是參加貿仲杯仲裁秘書的工作,抓拍的瞬間是在對相關案件以及仲裁協(xié)助工作的研討,以中英文結合的方式,從整個仲裁的程序模擬入手,不斷的對細節(jié)進行把握,力求協(xié)助好仲裁員的工作,順利推進整個流程。當學到了新的知識,收獲到不同的指導,甚至對以往的問題有了新的角度的思考,那么這是充實的,是自發(fā)的表現(xiàn)出一種坦然與滿足,每當回憶起這個瞬間,都令我心中燃起一種不同的激情,我想這就是捕捉此刻瞬間的意義所在。
No.13 真理閃耀,星火相傳
馬克思主義學院—曹曉蓉
《共產(chǎn)黨宣言》如同閃亮的星星,在濃重晦暗的歷史中始終散發(fā)著希望的光芒。里面蘊含的思想是真理,是寶藏。每一次回眸,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禮,都是一次精神的鼓舞,都是一次初心的叩問。它是馬理論學子科研過程中研讀的經(jīng)典,也是科研中每一次翻開都能獲得精神力量的源泉。借真理之宏光,照復興之前路!
No.14 英專科研生的“浪漫”
外國語學院—陳雅華
作為英專文學科研人,我們能夠在當下物欲橫流的現(xiàn)實中從文學書籍中找到內心的寧靜,變得不再孤單,所以我們是“幸運”的。在反復翻閱一篇又一篇的文獻,做了一個又一個的presentation后,能夠依舊帶著初學者的心態(tài)面對新的挑戰(zhàn),但也接受偶爾的失敗,永遠處于自己當前能力的邊界上。No one can disappoint you except yourself. 在科研中,更習慣了“埋頭苦干”,經(jīng)歷繁冗的嘗試,找到理想的答案,用答案予以回應。于我而言,這才是科研最真摯的浪漫,也是其樂趣所在。
No.15 電鏡下的“海底珊瑚”
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崔凱璇
圖片展示的是銅基高熵合金在掃描電鏡下的析出物圖片,大的樹枝狀析出物仿若海底的珊瑚,小的白色析出物仿若在珊瑚中肆意穿梭的小魚,靜態(tài)的圖片仿若動了起來,給人無限的暢享之感。
No.16 月球坑、落日、沙漠與胡楊林
綠色低碳鋼鐵冶金全國重點實驗室—劉昕
在鋼鐵廠中,一處荒蕪之地隱藏著一幅獨特的景象——月球坑。廢棄鋼渣仿佛成為月球表面的滄桑紋理,訴說著歲月的沉淀。在這個鋼渣的世界中,猶如穿越時空,置身月球表面,沉醉在宇宙的幽靜中。廢棄與美麗在這片被遺忘之地交匯,讓人不禁陶醉于這不可思議的景象。
No.17 星期四的科研最美味瞬間
新材料技術研究院—李楊
氧化物彌散強化銅合金是一類綜合性能極為優(yōu)異的結構-功能材料,廣泛應用于電阻焊電極、連鑄機結晶器、高鐵接觸導線、電磁發(fā)射和高壓開關等領域。解決其制備過程中的關鍵“卡脖子”問題,對重大工程項目的實現(xiàn)具有重要意義。
那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瘋狂星期四”夜晚,我獨自一人帶著準備好的樣品踏入測試樓106,在電鏡下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了這顆宛如脆皮炸雞腿的彌散強化銅合金粉末,沐浴在科研的光輝之下,抒寫了這可愛的美味的瞬間。
No.18 新疆野外尋龍記
科技史與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劉露
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尋找著億萬年前古生物的蛛絲馬跡,很難想象,腳下一望無際的大漠、戈壁、雅丹,在億萬年前卻是湖泊河流,而湖岸邊生活的,是那個時代統(tǒng)治天空的霸主——翼龍。而如今他們只留下了深埋在巖層中的骨骼化石,講述著一段生命演化的壯美故事。化石是人類認識遠古生物、了解生物進化,研究地質運動的重要依據(jù)和線索,是寶貴的,不可再生的地質遺產(chǎn)。
No.19 那些年一起科研奮斗的日子
工程技術研究院—郄浩堂
軋機下采集數(shù)據(jù)的身影是我們對科研工作的嚴謹,近距離感受身旁900℃鋼板散發(fā)的熱量,也昭示著我們對科研的熱情。
No.20 彩色編碼
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楊婷婷
圖片中的花朵、葉子和背景,分別由三組取向為120度的光柵構成。將θ片置于白光照明中,在頻譜面上進行適當?shù)目臻g濾波處理,便可在輸出面上得到一個彩色的像。這就是基于阿貝成像原理的θ調制實驗。
No.21 光 亮
鋼鐵共性技術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朱子鳴
材料表面的刻槽像是沖進光中大雁,也像一直追光的我們,只要肯努力,總有光向你而來。
No.22 秋 菊
碳中和研究院—郭春雨
“秋菊”實為通過溶劑熱法制備的鐵銅化合物。在北京秋季里,大地沐浴在溫和的陽光下,如同披上了一層金色的華衣。在這金色世界里,一簇簇菊花婀娜多姿地開放,豐富了秋日的色彩。如金黃的明珠,熠熠生輝;如深紫的寶石,深邃而神秘;如粉嫩的素顏,清新而純潔。總有一種力量,是秋日菊花所賦予的。在她們的陪伴下,人們總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寧靜與祥和。在每個金秋時節(jié),菊花如詩如畫,以她們獨特的方式,向世界述說著秋天的美麗。
每一個實驗結果
每一次討論分析
每一篇論文文獻
都是我們科研歷程中最美的瞬間
學術之路上的日夜交替和點滴付出
都會成為前進道路上寶貴的財富
見證著每位同學平凡卻閃光的成長
用心捕捉最美瞬間
用情傳承科研精神
“我的2023”視頻征集活動來啦
歡迎廣大師生校友積極投稿
分享2023年你拍攝的最精彩
最感動、最喜歡……的一段視頻
入選的視頻我們會集中展示
并為大家送上一份新年禮物哦~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