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項與研究方面
1、企業是否建立了完善的立項、審批制度,確定研發計劃制定原則和審批人,審查承辦單位或專題負責人的資質條件和評估、審批流程等
2、企業是否結合企業發展戰略、市場及技術現狀,制定研發項目開發計劃
3、企業是否根據實際需要,結合研發計劃,提出研發項目立項申請,開展可行性研究,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或組織獨立于申請及立項審批之外的專業機構和人員進行評估論證,出具評估意見
4、企業研發項目是否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進行審批,重大研發項目應當報經董事會或類似權力機構集體審議決策
5、審批過程中,是否重點關注研發項目促進企業發展的必要性、技術的先進性及成果轉化的可行性
6、企業是否制定開題計劃和報告,開題計劃經科研管理部門負責人審批,開題報告應對市場需求與效益、國內外在該方面的研究現狀、主要技術路線、研發目標與進度、已有條件與基礎、經費等進行充分論證、分析,保證項目符合企業需求
研發過程管理方面
7、企業是否建立研發項目管理制度和技術標準,建立信息反饋制度和研發項目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嚴格落實崗位責任制
8、企業是否合理設計項目實施進度計劃和組織結構,跟蹤項目進展,建立良好的工作機制,保證項目順利實施
9、企業是否精確預計工作量和所需資源,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10、企業是否建立科技開發費用報銷制度,明確費用支付標準及審批權限,遵循不相容崗位潛質原則,完善科技經費入賬管理程序,按項目正確劃分資本性支出和費用性支出,準確開展會計核算,建立科技收入管理制度
11、企業是否開展項目中期評審,及時糾偏調整;優化研發項目管理的任務分配方式
12、在外包單位的選擇過程中,企業是否遵循以下原則:技術互補性原則、成本最低原則、相容一致性原則、誠信原則、均衡原則
13、研究項目委托外單位承擔的,企業是否采用招標、協議等適當方式確定受托單位,簽訂外包合同,約定研究成果的產權歸屬、研究進度和質量標準等相關內容
14、與其他單位合作進行研究的,企業是否對合作單位進行盡職調查
15、企業是否認真審核并簽訂技術合作合同,包括嚴格按照合同法簽訂有關合同;合同的條文力求完整、準確,特別是承擔的義務、技術指標、經費落實、知識產權歸屬、研發信息和成果的保密性條款、賠償條款及糾紛處理要界定明確,用詞準確;合同簽訂前,嚴把審核關,對合同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能性逐條逐句地進行分析;合同一旦簽訂,就嚴格按質、按量、按期履行
16、企業是否加強合作過程管理監督、包括進度監督、質量監督、成本監督、效率監督和人員監督等方面,并嚴格驗收研發成果
17、企業是否建立相互信任的外包關系,包括樹立雙贏的企業合作理念、有效的反饋機制、高效的信息溝通渠道和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勵措施
18、企業是否能夠以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重視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知識的普及宣傳,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注重運用法律手段自我保護
19、企業是否建立了嚴格的核心研發人員管理制度,明確界定核心研究人員范圍和名冊清單,簽署符合國家有關法律規定要求的保密協議
結題驗收方面
20、企業是否建立了健全的技術驗收制度,嚴格執行測試程序
21、對驗收過程中發現的異常情況是否重新進行驗收申請或補充進行研發,直至研發項目達到研發標準為止
22、是否落實技術主管部門驗收責任,由獨立的、具備專業勝任能力的測試人員進行鑒定試驗,并按計劃進行正式的、系統的、嚴格的評審
23、企業是否加大在測試和鑒定階段的投入,對重要的研發項目可以組織外部專家參加鑒定
研究成果開發方面
24、企業是否以市場為導向,認真分析當前消費者需求的心理狀況及其變化趨勢
25、企業研究成果開發是否遵循分步推進的原則,通過試生產充分驗證產品性能,在獲得市場認可后方可進行批量生產
26、企業是否致力于提高產品質量,開發起點高、質量好的優質產品
27、企業是否通過各種方式降低產品成本,包括加強技術開發,從產品結構、使用材料、工藝改革等方面挖掘潛力,以低廉的成本優勢擴大市場占有率,迅速形成大批量生產,提高利潤
28、企業是否能夠加強技術管理,有效地管理高風險的技術開發項目,通過關鍵技術的突破使多個產品從中獲利
研究成果保護方面
29、企業是否建立了研究成果保護制度,加強對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業秘密及研發過程中形成的各類涉密圖紙、程序、資料的管理
30、企業是否進行知識產權評審,包括研發項目立項階段對相關的技術信息特別是專利的檢索和分析評判;研發完成后對成果的保護形式進行評審,確定采取專利或技術秘密等不同保護方式;生產階段工藝路線的評判,利用專利文獻選擇較好的工藝路線;采購階段對供應商的知識產權狀況的評價;產品銷售階段對營銷方案、廣告用語的知識產權調查,對預注冊商標的商標查詢等
31、企業是否建立知識產權檔案,包括商標注冊、專利申請的相關資料和文件,以及研發活動的研發記錄和知識產權評審資料等
32、企業是否就研究成果的歸屬進行了嚴格界定
33、對于需要申請專利的研究成果,企業是否能夠及時辦理有關專利申請手續
34、企業是否能夠依靠法律,配合監管部門保護合法權益
研發活動評估方面
35、企業高層管理者是否認識到研發評估不是對知識進行收集、處理、傳播,而是圍繞企業進行研發投資管理和研發項目管理,因此評估不是獨立于企業研發部門之外的工作
36、企業是否從流程和制度上保證研發評估工作的開展,如從機構設置上加以保證,從職責分工上加以界定,從項目評估的內容、運作模式上加以明確,從而真正、有效地推動該項工作的實施,保證評估工作的公正性、客觀性和反饋功能
37、企業是否能夠保證研發評估人員和經費,包括從崗位設置上保證從事評估工作的人員配置;明確評估的資金來源,或者通過設立專項資金,或者在項目立項的經費預算中就列入評估費用;加強對評估人員的選拔和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
38、企業是否根據不同的項目類別和評估目的,分別構建了不同的評估指標體系,確保評估方法的選擇及具體指標的應用充分服務于評估的重點和目的
39、企業是否建立使項目評估信息得以反饋和應用的機制與系統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