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自2001年成立以來,歷經三次重要更名。2001年為杭州商學院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2004年更名為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2009年定名為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學院以“明道、厚德、新知、力行”為院訓,以培養中國未來的公共管理人才為己任,知行合一,科研與教學并進,為國家和社會培養能勝任新時代公共管理重任、具備領導力和創新力的卓越管理人才。
協同增效
建設高水平現代化育人平臺
學院公共管理學科為浙江省一流學科,有市場監督管理學和國土資源統計學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點,公共管理(MPA)和社會工作(MSW)2個專業碩士點。設有行政管理、土地資源管理、社會工作和文化產業管理4個本科專業,其中行政管理專業和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社會工作專業為省級一流專業。
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學院形成了以國家級高層次人才為引領、年齡結構合理的穩定師資團隊。擁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名,國家級領軍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等省部級人才10余名。教師年齡結構合理,45歲以下占比63.33%,獲博士學位人員占比91.67%。基于4個二級學科方向,形成多支省級人才科研團隊、7支院級科研團隊,開展有組織的科研和人才培養。
高能級的科研平臺。聯合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牽頭成立重要窗口研究院;高規格建設中國市場監管研究院,打造市場監管特色研究方向;獲浙江省共同富裕新文科實驗室;主導建設浙江省計算社會科學協同創新中心,利用“大、智、移、云”技術,推動數字中國與國家治理、數字國土與空間治理、數字社會與社會治理等治理領域的研究。
立德樹人
黨建引領思政課程與創新型人才培養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專業成才、精神成人”的育人理念,以培養有理想、有抱負、有視野、知行合一的公共管理人才為目標。打造“師生智、土地情”“黨群服務與公共治理”黨建服務品牌,開展符合新時代要求和地方特色的課程思政。
黨建工作務實有序。學院黨委深化黨建與業務融合,積極開展調查研究,深入謀劃,有序推進。2023年度獲省“三育人”先進集體和校先進基層教職工黨支部。獲個人榮譽10項,其中省級榮譽1項,校級榮譽9項,包括浙江省高校最受師生喜愛的書記、校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師、卓越輔導員、微黨課。
專業質量穩步提升。在2023年“軟科排名”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評級為A,進入全國前6%,全國排名第11位,浙江省排名第1位;行政管理專業評級為B ,進入全國前16%,全國排名第53位,浙江省排名第2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評級為B ,進入全國前14%,全國排名第15位,浙江省排名第2位;社會工作專業評級為B ,進入全國前15%,全國排名第47位,浙江省排名第4位。
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學院以“數字 公共管理”“實踐 公共管理”“方法 公共管理”創新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建立理論、實踐與方法有機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依托多個省級數字化人才培養平臺,開設社會計算、大數據分析等數字化方法類課程和虛擬仿真、決策模擬等實訓課程,形成研究生數字化培養體系。近5年,畢業生共1360人,平均初次就業率為94.93%,碩士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98.61%。受訪用人單位對學院畢業生就業能力的滿意度均在97.00%以上。
課程思政專業深入。學院深入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建設,以“思政 ”賦能人才培養、課程建設、科學研究。近年來,獲省級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項目2項,校級課程思政示范基地教學組織、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項,校級課程思政教學研究項目2項。2023年度,學院省部級思政類人才培養項目立項4項,其中含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1項、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綜合改革與精品建設項目3項。
數字賦能
推進有組織“數字+”學科建設
針對新技術、新經濟和社會發展變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學院牢牢抓住“數字 ”這一核心元素,持續探索數字治理導向的公共管理學科建設。
多層次的學科平臺矩陣。學院以“數字 學科”建設為引領,不斷發揮多個省級、校級、院級數字化學科平臺矩陣優勢,扎實推進省一流學科建設。主建浙江省計算社會科學協同創新中心,中央財政專項建設公共危機與公共決策實驗室、計算社會科學與公共治理實驗室,組建數字政府研究院,全面推動學院數字 學科建設,推動公共管理學與計算機科學、大數據統計等學科交叉融合。
高顯示度的學科影響力。近5年,學院獲國家級課題立項43項,其中國家社科重大和教育部重大項目5項,主持教育部重大專項“人的全面發展與共同富裕”項目群;發表學術論文341篇,其中在《管理世界》《政治學研究》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5篇,《新華文摘》全文轉載5篇,《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6篇,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1項;“中國共同富裕指數模型”、新型政商關系“親清指數”等研究成果得到廣泛應用;成果獲教育部人文社科獎1項,浙江省哲社優秀成果獎等省部級以上獎項10項。
入主流的學術交流機制。學院持續推動與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深度合作,雙方在人才交流、智庫建設、科研合作、人才培養、團隊建設、教師交流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加快提升學院學科建設水平。聘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來院參與本科生和研究生課堂授課、學位論文指導和青年教師科學研究指導等;邀請中國人民大學合作導師組建學科團隊,共謀“大項目、大平臺、大成果”,并合作發表學術論文。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山東大學、韓國成均館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等國內外高校進行交流與合作。
問題導向
高效社會服務助力浙江省域現代化與國家治理現代化
公共管理學院堅持立足浙江、服務國家,以中國自主知識構建為導向,助力浙江省域現代化和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
深度服務浙江和國家發展戰略的高端智庫。作為服務國家治理和省域現代化的重要智庫和干部培訓基地,學院積極發揮浙江省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等省級智庫作用,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商務部、民政部等部委以及省市縣各級政府廣泛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近五年獲國家級和省部級領導人肯定性批示123項。連續發布浙江省新型政商關系“親清指數”年度報告。
有效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教育研究基地。學院作為民政部人才培訓基地和浙江省干部培訓基地,年培訓4000人次以上。與七彩集團共建跨社區黨建聯建、社區治理與服務產學研合作聯盟,與湖州市簽訂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協議等。近五年,學院承擔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委托橫向項目104項,總經費2241萬元。
(汪錦軍 周 德)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