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交匯點訊 6家企業入選省百強創新型企業,數量蘇中蘇北領先,歷史最多;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省科學技術獎10項,同比增長42.8%,躍居蘇北第2;肖偉成功當選中科院院士,成為全省首位非公企業家院士;連云港市科技局榮獲省政府首屆省科技創新發展獎,作為蘇中、蘇北唯一代表首次在全省科技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經驗交流發言……2021年,連云港市科技創新以蓬勃之勢快速發展。一組組數字勾勒了創新城的發展脈絡,一個個好消息說出了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擔當。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連云港市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強化創新驅動,聚焦培才引智,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連云港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培育創新土壤 釋放創新活力
近日,恒瑞醫藥兩款藥品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準簽發的《藥品注冊證書》,企業昂丹司瓊口溶膜和對乙酰氨基酚甘露醇注射液獲準上市,這兩款產品均為國內首仿,其中昂丹司瓊口溶膜也是恒瑞首個獲批上市的口溶膜產品。這樣的創新好消息在過去的一年頻頻傳來,其背后正是全市聚焦政策引領、厚植創新土壤、構建產業創新“策源地”的成果。
去年,連云港市委市政府以最高規格召開全市創新型城市建設推進大會,出臺《關于深化創新型城市建設若干政策》《關于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連云港市重大產業創新平臺建設實施方案》等10個文件“政策包”,營造創新氛圍、激發創新活力。在2020年外專引才“13條”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自貿試驗區外國人才服務政策,其中3條全國首創,7條全省首創,工作許可辦理速度長三角地區最快。
在前期出臺《連云港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連云港市科技計劃項目信用管理辦法》等6個文件基礎上,2021年連云港市科技局制定《專家咨詢評審工作細則》《科技工作專家評審費及咨詢費管理辦法》,持續推進科技項目全流程閉環管理,為全面恢復市級科技計劃項目提供制度保障。委托連云港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對974家法人單位、257名自然人進行信用審查,并按照失信程度和聯合獎懲規定給予分類處理。
為了進一步激活全市創新熱情,連云港市科技局圍繞產業重大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在蘇北率先實施“揭榜掛帥”制,著力解決“卡脖子”技術和成果轉化難題;啟動實施市級指導性科技計劃。蘇北率先探索“企業創新積分制”,科技部批復連云港高新區為全國第二批試點單位。首次將新招引科技型企業項目、新引建重大產業創新平臺、新增產學研合作成果納入對縣區高質量發展考核,筑牢科技創新基礎,增強創新發展勢能。
打造創新平臺 蓄積創新資源
在北京冬奧會上,承擔滑雪等多項重大比賽的分賽區張家口賽區舉足輕重。各項賽事的有序進行,離不開安保人員的日夜執勤,更離不開“張家口市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臺”24小時全方位實時監測。該平臺就是來自連云港高新區的江蘇金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大數據技術研究開發的。該企業負責人陳宗華介紹,該平臺除了全方位實時監測各大賽事現場活動外,系統還提供結構化數字化預案、應急值守和指揮調度、“應急一張圖”、輔助應急決策和信息發布等重要功能,為冬奧會張家口賽區賽事的成功舉辦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安全保障。
該企業是連云港科創城培育孵化的企業。2021年,連云港市進一步強化科技平臺引領效應,集聚更多的創新資源,推動港城企業提檔升級。
連云港市重大平臺加快推進,成立高效低碳燃氣輪機大科學裝置工程技術委員會,掛牌成立院士之家;燃燒室試驗平臺首次點火,一次成功。此外,成立省農高區建設市級領導小組,出臺農高區建設專項扶持政策,完成產業規劃、空間規劃編制,成立首個融資平臺,建成市級以上科創平臺11個。
連云港市科技局推動市政府與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702所)簽訂合作協議,打造國家太湖實驗室連云港分中心,合作共建智能技術試驗船。積極融入江蘇沿海科技創新走廊,成立工作專班,高定位啟動創建省海洋資源開發技術創新中心,獲得省科技廳批復籌建。
2021年,江蘇海洋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成功獲批。與省高投集團、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共建“兩中心一基地”,打造更高層級招才引智平臺。積極對接省產研院、南工大等高校院所,籌建綠色化工、碳纖維材料專業研究所。全市去年新引建各類重大產業創新平臺13個,重點培育5個。
加快高企培育 夯實產業基礎
“我們今年終于將高企申請下來了。”連云港市開發區外資企業重山風力負責人說。從對高企一知半解到最終成功申請高企,重山風力通過盤點企業科技資產向高企標準靠攏,最終成功獲得了高企認定,為企業新一輪發展奠定創新基礎。“隨著高企認定落地,我們今年將進一步推進企業科技創新,并積極運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改進企業生產效率。”
2021年,連云港市科技系統聚焦主體培育,重抓提質增量,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樁”。出臺高企培育實施方案,形成目標分解、分片包干、專題調度、督查通報四項機制,分階段分層次召開申報工作推進會,深入企業“一對一、點對點”培訓輔導,高企新申報數增幅全省第6、凈增數全省第9、通過率全省第4,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597家,同比增長68%,創歷史新高。
普惠性金融扶持。2021年,連云港市制定《連云港市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六個一百”工程實施方案》,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科創企業的支持力度,匯編230多個特色金融產品,打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血脈。設立首支3億元規模市級科創基金,引入毅達資本管理;開發“高企融資服務直通車”,對接企業110家,授信1.63億元,發放貸款1.6億元。將市級科技風險補償資金池從3200萬元增至5200萬元,實施“蘇科貸”、推廣“蘇科保”,舉辦科技金融進孵化器—新材料和生物醫藥專場等15場次活動。
品牌化暖企服務。過去一年,連云港市創新開展“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共舉辦59場對接活動、集中授信146.7億元、5000多家企業受益、6萬多人參與,專場活動數、集中授信金額、企業參與度均創連云港市為企服務活動新高。成立專班推進中復神鷹5萬噸碳纖維項目落地。
強化服務擔當 優化創新生態
連云港市科技系統聚焦協同創新,匯聚創新資源,下好科技服務“先手棋”。產學研能級顯著提升,成功舉辦2021年高校院所服務蘇北五市產學研合作對接會,與會高校院所數、專家數、企業數、對接成果數均創歷史新高。現場簽約項目30項,總投資額25.13億元,成效顯著。江蘇核電俄羅斯專家獲江蘇友誼獎1項,并代表全省獲選專家發言。江蘇海洋大學中烏智能海洋裝備研究中心獲批科技部國際聯合研發中心。
同時,聚焦“三新一高”、石化等特色產業,連云港市科技局組織企業與國內高校院所面對面交流,開展產學研對接260多場次,發布高校院所科技成果2618項,獲批省科技副總74名,同比增長51%,創歷史新高。隆重舉辦花果山英才雙創周、連云港創新創業大賽等系列活動,集聚更多人才成果資源,合作成果日益豐富。
此外,連云港市科技局舉辦全市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專題研究班、雙創載體和科創企業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提升科技創新工作管理水平。開展“深入基層改進服務推動落實大調研”,征集69家單位近100名科技工作者意見建議200余條,逐一梳理、對癥下藥,確定一批“我為群眾辦辦實事”項目清單。常態化開展政策宣介,印發《科技創新政策匯編》《連云港市科技創新政策簡介》《創新型城市建設若干政策解讀》等3000余冊。
科技興則企業興,科技強則產業強。展望2022年,連云港市科技系統將接力奔跑,精心設計科技創新規劃,匠心實現成果產出和轉化,以更加豪邁的姿態,向錨定的目標昂首挺進。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趙芳
通訊員 毛莎莎 周瑩
編輯: 吉鳳竹
本文來自【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