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日報】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蔣詩雨
都知道竹子可以做成紙,你知道竹子能成膜嗎?近日,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以下簡稱“材料學院”)研一學生周再陽與團隊同學一起,對竹子進行加工改造,在實驗室中生產出一種能有效提高太陽能光電轉化效率的“透明竹膜”。
據悉,該竹膜覆蓋在常用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上,能夠明顯提高其光電轉化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周再陽也以此產品為基礎,申請注冊了公司,與志同道合的伙伴們一起,從事光伏電池板的銷售及太陽能電池發電服務等工作。
愛看《動物世界》,他從蝴蝶翅膀獲得靈感
走進材料學院的實驗室,映入眼簾的是裝有各類材料的廣口瓶,蘆葦碎料、稻草秸稈、木纖維……周再陽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塊巴掌大的太陽能電池,指著上面一層薄薄的透明膜說:“這是我們從竹子中提取制作的透明竹膜,它可以替代導電玻璃,覆蓋在太陽能電池上,將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提高至國際先進水平。”
周再陽是材料學院的一名研一新生,跟隨萬才超教授團隊,主攻智能仿生材料研究。周再陽告訴記者,他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到,目前應用較廣泛的太陽能電池多使用無機材料鈣鈦礦,其表面一般用導電玻璃覆蓋,這樣的組合存在壽命短、光電轉化效率不穩定的缺陷。要突破這一難題,急需創新性新材料。
“我小時候愛看《動物世界》,其中有一集介紹翠葉鳳蝶時提到,其翅膀上的特殊光柵結構可以有效吸收太陽光,從而抵御天敵。”周再陽說。于是他想:這種結構是否可以運用到太陽能電池上,通過增加吸收的光線,提高光電轉化效率呢?
在萬才超教授的指導下,周再陽從團隊長期研究的透明竹材里取材成膜,并用納米噴墨打印技術,在膜表面構筑了類似翠葉鳳蝶的仿生陷光結構,最后成功制出了吸光性較強的透明竹膜。
1%的靈感早已到位,99%的汗水依舊不可缺席。回想起自己讀研以來的科研時光,周再陽直言:“累!但很充實!”最辛苦的一段時間里,團隊所有同學每天早出晚歸。防水、防火、防紫外線……各種實驗反反復復,經常早上8點到實驗室,凌晨3點才離開實驗室。“但最后克服困難過來后,好像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周再陽笑道。
成立新能源公司,他想把創新成果推向市場
6月11日對周再陽來說,是個不平凡的日子:這一天,他拿到了湖南竹陽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而法定代表人一欄,寫著他的名字。
“透明竹膜這個產品研發出來后,我認為它不能只存在于實驗室,而要推向市場、批量生產,實現產業化。”周再陽告訴記者,因為家里人經商,他從小耳濡目染有市場意識,進入材料學院后,又在學校的創新創業基地參與了實踐培訓,詳細了解了一項科學技術是如何孵化的,因此他萌生了創業的想法。據介紹,目前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太陽能發電技術服務等。目前初創團隊共9人,有的負責技術研發,有的負責生產線設計,有的則負責市場調研及財務工作。
雖然公司已初具雛形,但要想發展壯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材料學院獲知周再陽有創業意向后,主動對接其需求,提供了一系列相關支持服務工作。院長李新功說:“我們還將幫助他規劃企業發展,并利用我們豐富的校友資源,為其去成功的企業學習取經牽線搭橋,提高其創新創業能力。”
周再陽只是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眾多創業學生中的一員。據介紹,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農林卓越工程師培養實踐基地曾先后獲批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等500余項,孵化了主板上市、專精特新企業30多家,基地畢業生就業率達98%以上,在湘就業率達60%,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注入鮮活動力。
本文來自【湖南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