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指出“農業農村農民”的“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赴楊凌周邊地區智慧農業示范園調查實踐團于2023年7月15日至7月16日在陜西省楊凌區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和陜西省楊凌區楊凌良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開展調查。該團隊成員深入生產一線,學習了解智慧農業發展的現狀與應用前景,了解了示范園內的植物工廠、植物車間等智慧化植物生長管理方式,參觀了良科公司的試驗田,與該公司的負責人在種植方面進行深入的交流。團隊成員對新時代智慧農業的發展及需求有了深刻的認識。
團隊成員合照
科技賦能 智慧農業開創農業新局面
智慧農業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使農業生產經營者能夠更加便捷靈活地掌握天氣變化數據、市場供需數據、農作物生長數據等,更加準確判斷農作物生長需求和市場需求;空間地理信息、遙感等技術提高了大田糧食生產的監測、預警水平和產量評估水平,增強了農業生產對自然環境風險的應對能力;智能設施合理安排用工用時用地,提高了農業生產組織化水平和勞動生產效率。
爭做榜樣 示范園促進智慧農業新推廣
團隊走進陜西省楊凌區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后,園區解說員向隊員們介紹了陜西省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的種植模式和運行情況。園區按照“一心五區”的布局展示不同地區的多種智慧農業溫室棚型、智慧農業種植裝備技術、人工智能裝備、智慧植物工廠、設施農業優良品種等智慧農業高新科技和產業化模式。
園區陽光智慧服務中心是整個智慧園區的中樞系統,通過中心二樓的電子屏可以直觀看到園區作物的各方面情況。大屏被劃分為多個板塊,分別承擔著不同的“使命”,它們正是運用現代農業科技和現代信息技術,服務于農業的具體表現。“這里可以根據不同果蔬品種的生產階段一對一、點對點科學制定生長模型,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植物日常所需的水、肥、溫、光、氣進行實時管控和智能化管理。這個板塊如果顯示為綠色,就表示植物生長正常,如果顯示為紅色,就會報警,這邊就會自動檢測,并進行處理,不需要人工去操作。”解說員介紹。
不辱使命 良科借力科技尋玉米新發展
團隊走進陜西省楊凌區楊凌良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經理向隊員們介紹了企業的運行情況和一些有推廣價值的玉米品種。企業創始人宋協良先生為團隊成員講述了企業發展歷史、中國種業的現狀和前景,對同學們從事農業研究起到了良好的啟蒙作用。楊凌良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0月,是丹東良玉有限公司在中國(楊凌)農業自貿區將要傾力打造的首個億元育繁推和全作物類(科)農科院的前沿綜合性公司,主要經營農作物新品種研發,農業技術服務推廣,農作物種植、試驗、銷售,進出口代理等業務。
宋協良先生提到:“中國目前的各項政策將種業振興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位同學作為農學院的學生,要牢記自身背負的使命,積極學習相關知識,為我們國家育出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生產意義的良種,將中國人的飯碗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團隊成員認真聆聽了宋老先生的講話,對自己所學專業——農學有了新的認識,體會到了肩上背負的種業振興的重擔。
通過在陜西省楊凌區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和陜西省楊凌區楊凌良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調研學習,隊員們對智慧農業有了全新的認識,認識到其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重要意義。對自身所學專業——智慧農業、生物育種所承擔的使命也有了明確的認知。同時,隊員們對鄉村振興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應當積極走出去,深入生產一線,了解生產所需,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為中國農業獻出自己的智慧與力量。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